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考点预测(2017年强化版)(六)
A.小麦 B.甜菜 C.棉花 D.小米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不同国家产业变化过程示意图,回答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甲类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是劳动力。产业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移。
小题2:产业转移的方向主要是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由上图可知:I类国家工业发展早,科技水平高,Ⅱ、Ⅲ类国家产业升级速度取决于I类国家,伴随着产业转移过程,I类国家环境污染可能加重。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方向及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疑难剖析】产业转移的规律和影响
1.产业转移的规律
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移。
转移方向: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分析
首先是分析工业部门的特点和地区分布;其次是把握影响工业部门区位选择的因素。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其地价便宜的优势。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3.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在发达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如下图所示:
注:各方框位置高低不同表示同一产品的不同产业阶段。
(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和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如下图所示: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字母A、B表示的地形区名称分别是
A.秦?岭?渭河谷地
B.贺兰山?宁夏平原
C.横断山?雅鲁藏布江谷地
D.祁连山?河西走廊
小题2:在图中字母B所在地区进行农业活动时,应当注意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问题
B.石漠化问题
C.环境污染问题
D.次生盐碱化问题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仔细看图,根据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判断区域的准确位置,选项中都是我国一些重要的地形区,应熟练掌握。A是祁连山 B是河西走廊。故选D
小题2:B所在地区(河西走廊)属于干旱半干旱区,是我国历史悠久的灌溉农业区,主要靠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提供灌溉水源。干旱地区的灌溉农业如果灌溉不合理,比如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等,容易出现次生盐碱化问题,因为干旱地区蒸发旺盛,地下水上升到地表蒸发,使地表盐分聚积,形成土壤次生盐碱化。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参加福建代表团全团审议时,宣布了重大喜讯:《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已获国务院正式批复。读图回答1—2题。
1、据了解至今台湾已有四波产业转移。转移的产业有
①以电子技术行业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产业;
②以轻纺行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③现代生产服务行业;
④以石化行业为代表的资本密集型产业
按时间先后的排序应为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
2、有关海西经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内河航运是最主要的运输方式
B.自然资源贫乏,但近海石油资源丰富
C.厦门是海西经济区的中心城市
D.海西经济区可以发挥承南启北、贯通东西的桥梁纽带作用
参考答案:1、C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按联合国标准,如果一个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 以上 或≥65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7% 以上 ,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下图中左图是我国部分省区年龄≥65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图。
材料二?利用区位联系,建立有内在联系的经济体,借整体力量来获得发展,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体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成立的。下图中右图表示“泛珠三角”部分省区人口承载状况(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及人口流向示意图。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省区有(除辽、豫外):?。试分析这些省区老龄化产生的共同原因。
(2)材料二中,区域内人口承载状况大于2的省区通过区域合作,其人口承载状况将___________(变大/变小),试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1)沪、苏、津、粤。(2分)
原因:①实行计划生育,人口的自然增长缓慢,年轻人口所占比重下降;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医疗条件好,生活质量改善,人的平均寿命延长。(4分)
(2)变小(2分)
原因:①通过区域间合作,环境条件得以改善,环境人口容量变大(或理论承载密度变大);②通过人口迁移或流动,降低了这些省区的实际人口密度。(4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问题。(1)≥65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7% 以上即为老龄化,读图即可。我国老龄化省区主要分布于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可见老龄化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且由于我国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导致人口增长缓解。(2)人口承载状况是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故主要通过区域联系影 响的实际人口密度的变化和理论承载密度的变化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太阳系和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