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十)
A.公转速度将要变慢 B.公转速度先慢后快 C.公转速度最快 D.公转速度最慢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地球同步卫星的运动角速度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
【小题2】根据图中地球的位置可知,此时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快。
考点:该题考查地球同步卫星及公转速度。
本题难度:一般
3、填空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图示为 (夏、冬)至日光照图,这天太阳直射 (纬线)。B点当天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度,这天全球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8分)
(2)A点在B点的 方向,A点夜长 小时。图中晨昏线是 (晨、昏)线。(6分)
(3)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 附近(近日点或远日点),上海昼比夜 。(4分)
参考答案:
(1)夏至日 北回归线 90 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正南 16 晨
(3)远日点 长
本题解析:
(1)由于地球在公转时,黄赤交角和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据图可知:图示时期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夏至日时,北半球各地距离太阳直射点近,所以太阳高度角大,B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当天的正午太阳高度是90度,此日全球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在经纬网地图上,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据图可知:A、B两点都位于同一条经线上,所以A点在B点的正南方,A点位于南半球,此时昼短夜长,据图可知:图示半球北经线等分为6个等分,则每个等分2小时,A点的夜长占4等分×2=8小时×2=16小时;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知:图中昼夜分界线是从夜半球逐渐过渡为昼半球,为晨线。
(3)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自西向东运动,每年1月初在近日点附近,7月初在远日点附近。此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接近7月初,所以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远日点附近,上海昼长夜短。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中MQ、MN、NQ分别为晨线、纬线、经线的一部分,P点的纬度为30°N,M与N的经度差为30°,此时M点的地方时为5点。
【小题1】Q点的纬度可能是
A.0°
B.20°N
C.30°S
D.35°S
【小题2】有关该日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M点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P点
B.Q点的昼长等于M点的夜长
C.N点日出时物体影子朝向西北
D.P点昼长大于14小时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因为MQ为晨昏线的一部分,且M点的地方时为5:00,由此可知MQ应为晨线的一部分,则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并可以计算出MN纬线上各地的昼长为14小时,MN经度相差30°,可推知Q点的地方时为7:00,该地的昼长为10小时,可以看出M地的昼长等于Q地的夜长,说明两地的纬度相等,但半球相反, MN纬线在北半球,且在P地以北,故其纬度应高于30°;所以选择D选项。
【小题2】MN经度相差30°,NQ为经线的一部分,可推知Q点的地方时为7:00,该地的昼长为10小时,可以看出M地的昼长等于Q地的夜长,说明两地的纬度相等,但半球相反,因此可以判断Q点的纬度可能是35°S。因为M、P均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故此日M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P地;此时北半球为夏季,故各地日出东北方,物体的影子朝向西南方;此时北半球各地随纬度增高,昼长逐渐变长,故P点的昼长应小于14小时,所以选择B选项。
考点: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点评:本题组考查了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关键是学生充分掌握晨昏线、地方时、昼夜长短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物体影子等基础知识,对已掌握知识的灵活运用,例如:晨昏线上地方时5:00,即可推断出为晨线,此纬线上昼长为14小时。M与N的经度差为30°,N即为7:00,NQ在同一条经线,即Q地方时为7:00,找到Q所在纬线昼长为10小时,判断出Q的纬度。其他对已学知识带入到题干当中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图填空 (14分)
(1)甲图所示日期,地球位于乙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的 位置附近,节气名称为 。
(2)甲图A、B、C、D四地中,昼夜平分的是 地。
(3)当地球位于乙图中②处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近日点,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 。
(4)地球位于乙图中①处时,太阳直射 ,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是 。
参考答案:(1)④冬至
(2)C
(3)远日点 慢
(4)赤道 昼夜等长(各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区域地理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