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10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危地马拉首都危地马拉城坐落在南部高原。甲图为危地马拉位置图。

材料二 危地马拉加勒比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气候资料图(乙图)。

(1)说出危地马拉加勒比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降水特点,并分析其原因。(6分)
(2)分析危地马拉城分布在南部高原上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6分)全年多雨。(1分)形成原因:东北信风经过加勒比海补充了水汽,登陆后受地形抬升作用,降水增多;(1分)沿岸(墨西哥湾)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1分)
夏季多雨,冬季少雨(1分)形成原因:夏季东南信风北移,过赤道后地转偏向力改变,形成西南风,从太平洋上带来暖湿气流,登陆后受地形抬升作用,降水较多;(1分)冬季在东北信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1分)
(2)(4分)危地马拉位于热带地区,(1分)低地比较闷热,不适合居住和城市发展(1分),高原上比较凉爽,(1分)地形较为平坦(1分)适合人类居住和城市发展。
本题解析:
(1)降水的特点要从年降水量的多少与季节分配的角度来答题,而原因又要从大气环流、地形、洋流来分析。从图中气候资料图可知:危地马拉加勒比海沿岸,各个月降水较均匀,全年降水多。其原因是东北信风从大西洋带来湿润气流,遇到山地的抬开作用,多地形雨,而沿岸暖流流经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危地马拉太平洋沿岸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原因是:夏季地处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当地的风为南半球的东南风越过赤道偏转形成的西南风;而冬季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
(2)城市形成的原因要从地形、气候、水、自然资源来分析。从当地纬度位置来分析,位于10°-20°N。当地位于热带地区,由于热带地势低的地区较闷热,城市会分布在地势较高的高原地区。因为高原地区地势高,气候较凉爽,地形有比较平坦。
考点:降水的影响因素及城市分布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1—2题。

1、关于甲、乙的气候类型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乙为地中海气候
B、甲为温带季风气候 乙为温带海洋气候
C、甲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乙为地中海气候
D、甲为热带季风气候 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2、关于大气环流对甲乙两地气候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地终年受盛行西风的控制
B、乙地受赤道低气压的控制
C、甲地主要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
D、乙地受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
参考答案:1、C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图中A点为某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此日,太阳直射的纬度是________,地球公转至_______(近日点或远日点)附近。
(2)该季节我国东南沿海盛行_____风(风向),图中B处的热带气旋呈____时针旋转。
(3)C处受__________ (气压带)控制,常年高温多雨。
(4)D处的洋流对沿岸气候起_____和 ____的作用。
(5)图中的喀拉喀托火山处于 板块与_________板块的交界地带,为 (生长/消亡)边界。
参考答案:
(1)23.5°N 远日点
(2)东南 逆
(3)赤道低气压带
(4)增温 增湿
(5)亚欧 印度洋 消亡
本题解析:
(1)读图可知,图中A点位于北回归线上,题干中说明A点为某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所以太阳直射纬度是北回归线。此时为6月22日,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
(2)由上问可知,此时为我国夏季,东南沿海盛行东南季风;热带气旋中心为低气压,盛行上升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和。
(3)C处位于赤道附近,此时气压带和风带北移,该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4)D处为日本暖流,对沿岸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
(5)喀拉喀托火山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该地位板块的消亡边界。
考点:该题考查地球运动、洋流、天气系统、板块、气压带等。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北京时间12月7日17时40分,举世瞩目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开幕。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开幕时,全世界日期为12月7日的区域范围比12月6日的 (大或小);太阳直射点位于 半球,并向 (方向)移动。
⑵下列漫画蕴含着不同的环境问题,其中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讨论的主要议题有关的是 。

⑶在各种温室气体中,温室效应作用最大的是 ,导致臭氧洞形成的是 ,由于人类燃烧矿物燃料而产生的温室气体主要有 和 。
⑷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和臭氧分别集中分布在 层和 层。
参考答案:⑴大 南 南 ⑵C ⑶二氧化碳 氟利昂 二氧化碳 一氧化二氮 ⑷对流层 平流层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为某地土壤水分收支情况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该地对应的气候类型为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气候
C.温带海洋气候
D.地中海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