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四)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2月份大洋表面海水等温线分布图”,回答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示的海陆位置判断,①位于北美洲东部,为纽芬兰渔场。
【小题2】图示A海区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故温差较大,则等温线分布较密集。
【小题3】图示乙位于西欧沿海,由于受盛行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西欧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小题4】图示甲处位于非洲的西北部,受加纳利寒流影响,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等温线判读、洋流分布和对周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内容。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结合图示的海陆轮廓进行区域定位,并结合世界区域的洋流、渔场分布和气候类型的分布等内容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图为“亚洲部分地区不同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5分)
(1)试描述乙图中东、西部地区气压分布的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5月7日北京受_________天气系统影响,形成_________天气,该日白天北京比平壤气温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分)
(3)对比甲、乙两图,北京市风向的变化是__________。渤海湾风速变___(大或小),判断的理由是_____。(4分)
(4)图示季节华北地区多旱灾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3分)
参考答案:
(1)东部气压高,有高压中心,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小(2分)
中西部气压低,有低压中心,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大。(2分)
(2)低压(气旋)(1分) 阴雨(1分) 北京云层较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或平壤天气晴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2分)
(3)东南风(或偏南风)转为东北风(或偏东风、偏北风)(1分)
大(1分) 等压线变密,水平气压梯度变大,风力变大(2分)
(4)降水量较少,河流径流量较小;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农业生产需水量大。(3分)
本题解析:
(1)观察图分析,从等压线分布状况分析,东部等压线密集,气压中心为高压;西部等压线稀疏,气压中心为低压。
(2)根据等压线数值变化,北京受低压天气系统影响,因低压中心气流上升,气流上升过程中气温下降,水汽易凝结致雨,多阴雨天气;该日白天北京位于低压系统,平壤位于高压系统,受低压影响,多阴雨,云层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而平壤为高压系统影响,天气以晴朗为主,大气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强,气温较高。
(3)甲图的低压中心在北京西北,因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此时北京风向为东南,乙图低压中心在北京的西南,此时北京锋线为东北,所以北京的风向由东南风变为东北风;乙图中渤海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4)图示为5月初,为北半球的春季,春季陆地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降水少,但华北地区的冬小麦为生长期,对水的需求量大,以及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易导致春季华北地区春旱严重。
考点:读图分析能力;低压系统对天气系统影响;华北春旱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下列两幅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左图所示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
A.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广大
B.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带
C.中小河流众多,水能资源丰富
D.土壤肥沃,黑土分布广
【小题2】右图大致为左图从A至B一线附近地形剖面图,图中虚线表示当地一次特大暴雨量分布状况,据图判断最大暴雨量分布的地区海拔高度约为( )
A.1800米
B.700米
C.200米
D.500米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甲图表示的区域为福建省附近。A项,本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B项本区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故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项本区降水丰富,且山地、丘陵地区,故河流众多,且河流流量较大,故水能资源丰富。正确。D项本区的土壤为红壤,较贫瘠。
【小题2】结合特大暴雨量分布虚线。找到最大暴雨的位置,对应地形剖面图,该位置的海拔高度,约为700M。
考点:该题考查我国区域地理。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图为某年4月5日海平面气压(百帕)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甲地的风向为 。丙地就气流状况来讲属于 ,其气压中心的垂直气流方向为 。
(2)甲、乙两地相比,风力较小的是 ,判断依据是 。
(3)图中A天气系统为 锋,该锋面到达北京时,北京的天气特点是 、 、 。
(4)A天气系统强烈发展,可能带来的自然灾害有 (多项选择)。
A.台风
B.寒潮
C.泥石流
D.沙尘暴
参考答案:(1)西北风(或偏西风);反气旋,下沉。
(2)乙地;乙地比甲地等压线稀疏。
(3)冷;大风;降温;降雨(降雪)天气。(4)BD。
本题解析:(1)根据图示甲处的等压线分布,风向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则近地面的风向斜穿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利用图示的等压线分布画图即可。图示丙处气压中心高于四周,故判断为高压中心,就其气流状况而言,属于反气旋。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2)图示乙处的等压线较甲处稀疏,故风力较甲处小。(3)根据图示A所在的锋面气旋图示,画出北半球的锋面气旋图示中的两条低压槽处的锋面,北半球的锋面气旋呈逆时针辐合气流,则A处形成冷锋。冷锋过境时,则容易出现阴天、刮风、降雨、降温乃至降雪天气。(4)台风属于气旋形成的天气;泥石流是山区受暴雨影响而形成;而冷锋影响下,容易形成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和春季的沙尘暴。
考点:本题考查等压线图示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高一自然地理的主干知识,常规考点。解题需要把握以下几点:①能够利用等压线分布画出风向;②能根据等压线的疏密判断风力大小;③掌握北半球锋面气旋画图以确定两侧低压槽处的锋面性质;④掌握影响我国的常见天气系统形成的典型性天气实例。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等值线图》高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