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二)
A.只有一个汛期 B.具有凌汛 C.具有冰期 D.流量季节变化较小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红木家具广受人们的喜爱。目前,我国红木原材主要依赖进口。越南是红木原材的主要出口国。近年来,越南规定红木原材需经初加工方可出口。凭祥(位置见下图)是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之一,近年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开始在凭祥集聚。
(1)说明越南限制红木原材出口的原因。(6分)
(2)分析凭祥成为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的区位优势。(10分)
(3)说明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在凭祥集聚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1)提高原材的附加值,增加收入;扩大就业;保护红木(森林)资源。
(2)(地处边境)接近原料(红木);(我国)市场需求旺盛;(高速公路和铁路经过)交通便捷;(作为边境地区的较大城市)基础设施较完善。
(3)接近家具厂(客户),节省运输费用;利于企业间人员与信息的交流,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共享基础设施,节约生产成本。
本题解析: ⑴据材料信息“我国红木原材主要依赖进口,越南是红木原材的主要出口国。近年来,越南规定红木原材需经初加工方可出口”的提示,越南规定红木原材需经初加工,从而提高原材的附加值,增加收入,红木加工企业增多,为越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扩大了就业,同时也对越南的红木资源起到保护作用。? (2)工业的区位条件主要从交通、市场、原材料、工业基础、技术、政策等,结合材料信息,凭祥靠近红木资源丰富的越南,高速公路和铁路经过凭祥,交通便利,红木家具广受人们的喜爱,在我国市场广阔,凭祥是中越边境较大城市,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因而凭祥成为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 (3)根据第(2)问凭祥作为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在凭祥集聚,接近家具厂,节省运输费用,有利于企业间人员与信息的交流,提高企业创新性能力,工业企业集聚,共享基础设施,节约生成成本,产生规模效益。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区位因素分析的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能结合图示和材料的基本信息,结合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影响因素和产业集聚的主要原因等内容分析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和常规考点的一般分析思维总结和归纳。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我国部分能源生产与消费地区分布,石油储备基地建设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D地和E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可以减缓我国东部地区哪些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并说明原因。
(2)图中反映出我国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的分布特点是什么?
(3)读图3-1-19可知,我国开始建设的若干石油储备基地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简单分析其原因。
(4)为减轻我国石油供应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参考答案:(1)酸雨和全球变暖。可以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
(2)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分布很不平衡(或能源生产和输出主要在中西部地区,能源消费主要在东部沿海地区)。
(3)经济发达、市场广阔、运输便利。
(4)加紧勘探、开发国内新油田;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国内其他能源;加强技术改造,提高石油利用率;提倡节约石油。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综合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问题。第(1)题,不难看出D和E地输出能源都是水电,而东部地区利用比例较大的能源仍是煤炭。水电替代部分煤炭可以减少硫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第(2)题,东部地区人口、城市、工业集中,能源的需求量很大,但能源生产相对不足;中西部地区能源生产量大,经济相对落后,能源消耗量少,能源的分布地区明显不平衡。第(3)(4)题,从图上可以看出,石油储备基地辽宁大连新港、山东黄岛、浙江镇海岙山等均在沿海地区,很明显位于交通便利的地方,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工业集中,市场需求量大。第(4)题主要从长远发展看保证石油可持续供应的途径和措施。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25分)读东北地区简图1和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冻土是指0℃以下,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近20多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东北地区多年冻土部分消融。
材料二:大庆油田是我国第一大油田,建成至今为国家建设提供大量能源和工业原料, 但目前面临着石油资源枯竭的问题。
材料三
材料四:近年来,以“鱼米之乡”著称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商品粮基地的地位逐步下降,每年要从东北调运大量大米。
(1)图中①地区冻土层如图2所示,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分析①地区形成沼泽的主要原因。(6分)
(2)结合水循环的相关环节,分析全球变暖对图中①地区水循环的影响。(4分)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大庆市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6分)
(4)图2中②地是我国荒漠化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并结合图3,描述该地荒漠化的演变过程。(4分)
(5)从两地自然与社会条件的变化,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5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技巧《主要农业地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