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城市的服务范围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A.北京→武汉→银川→敦煌
B.上海→杭州→重庆→深圳
C.苏州→桂林→承德→朔州
D.广州→兰州→武威→天水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城市的规模越大,服务范围也越大。城市的规模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北京、武汉、银川、敦煌,所以城市的服务范围由大到小排序是北京、武汉、银川、敦煌。而重庆的规模大于杭州,那么重庆的服务范围大于杭州;桂林的规模大于苏州,那么桂林服务范围大于杭州;天水的规模大于武威,那么天水的服务范围大于武威。故选A。
考点:城市的服务范围
点评:本题考查城市服务范围的大小,试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掌握题中各城市规模的大小。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1.非洲人口增长模式属于2.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A.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B.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C.“高—低—高”模式
D.“低—低—低”模式
E.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水平较高
F.人们的生育意愿较高
G.资源贫乏,人口合理容量最高
H.人们的离婚率较低
 
	参考答案:1. C
2. 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增长。
1.结合非洲的人口增长数据,反映人口增长特征: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属于过渡型模式
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根本原因还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本题难度:困难
	        3、多选题  1.关于江苏省人口流动说法,正确的是2.江苏省人口流动
A.流动人口总数逐年增多
B.苏北人口主要流向苏中
C.就业、经商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
D.苏中、苏北流动人口全部流入苏南
E.大大缓解了苏北地区的环境压力
F.为苏南地区提供了大量高素质劳动力
G.影响了苏南地区的社会秩序
H.加强全省三大区域之间的联系和信息交流
 
	参考答案:1. AC
2. A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
1.表格资料反映苏南人口迁入,苏中和苏北人口迁出,且从2006年到2010年规模逐年扩大;目前导致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为经济因素,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口迁移,务工、经商等经济因素是主要原因,故选AC。
2.人口迁移的影响,对迁入地: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促进迁入地的当地的资源开发、城市发展和经济建设;但也给迁入地的环境造成较严重的压力。对迁出地: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也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增加了经济收入;不利影响:可能造成人才外流和劳动力流失。故选AD。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美国1965年—1983年间不同地区的净移民人口数量表(单位:千人)
A.70年代东北部地区迁出人口多于迁入人口
B.70年代以后,南部地区一直是人口迁入地区
C.80年代以后,东北部地区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
D.80年代以后,迁往“阳光地带”的人口数量可能减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直接根据表格数据判断,70年代东北部的净移民人口数量为负数,故判断迁出人口多于迁入人口,A项正确;70年代以后,南部地区净移民人口数量始终为正数,反映一直为人口迁入地区,B项正确;80年代以后,东北地区净迁移人口数量为负数,故判断为人口净迁出地区,C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美国的人口迁移和资料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低,抓住材料“净移民人口数量=迁入移民数量-迁出移民数量”,净移民人口数量为正数为净迁入地区,而净移民人口数量为负数为净迁出地区是解题的关键。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条带状城市形态形成的因素最不可能是
A.平原
B.河流
C.谷地
D.铁路线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城市发展。城市的形态有团块状、组团状、条带状和放射状。平原地区一般以团块状为主,例如成都。山区可以发展成组团状。我国南方城市一般“沿河设城”,故形成条带式。城市沿河流、谷地、铁路线分布,会形成条带状的城市。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的地域形态和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城市地域形态的特征和影响因素,注意调用课本相关内容分析。城市形态往往与它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平原地区的城市用地较规整,形成集中发展的城市形态,而山区或丘陵地区的城市用地比较破碎,往往形成分散发展的城市形态。河谷地区城市受地形的影响,其发展被迫沿河谷延伸,形成条带状格局。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