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大气受热过程》考点预测(2017年强化版)(四)
A.赤道地区 B.副热带地区 C.北极地区 D.南极地区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洛阳日出和日落地平线时间计算该日洛阳的昼长为12小时10分,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以北,且接近赤道,这一天最有可能是春分日或者秋分日附近,A项符合题意。
小题2:同理可计算M地的昼长为23小时,接近极昼现象,太阳直射半球会出现极昼现象,所以M地位于北极地区。
小题3: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使得太阳未出地平线,已现晨光,太阳已落地平线,仍留昏影,实际昼长时间长于理论上的昼长时间。B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阅读下图,回答下题。
小题1:图中A、B、C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小题2: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
A.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A是射向地面的太阳辐射,B是射向大气的地面辐射,C是射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选B正确。
小题2:太阳辐射先经过大气的消弱作用使地面增温,地面增温后以地面辐射形成把热量传递给大气,使大气增温,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选A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藏南谷地的农作物病虫害比长江中下游地区低。对这种现象的原因分析中,最可信的是
A.海拔低,气温高
B.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
C.海拔高,气温低
D.空气稀薄,太阳紫外线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左图表示我国某地区林内与林外气温差值,右图是该地冬季情况示意图(阴影部分是林地,空白部分是均质裸地)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下列关于森林对气候调节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夏季的调节作用最明显
B.冬季林内外气温差值大
C.林内气温总是低于林外气温
D.林内昼夜温差比林外大
小题2: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A点的气压低于C点
B.A、E垂直方向上盛行上升气流
C.A、C两点之间气流的性质为寒冷干燥
D.C、E之间的风向为西北风
小题3:如图是上图中A、B、C、D四点对应的四种等压面的画法,正确的是(? ) 
小题4:目前,某些城市在城郊建设人工生态林,此举的意义在于(? )
①减少风沙对城市的侵袭
②避免郊区工厂的污染物被带入城市
③避免城市的污染物被带到郊区
④避免城市出现“热岛效应”
A.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4: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和读图分析能力。
小题1:图示反映7、8月时,森林内与林外的气温差最大。故A项正确。
小题2:冬季林地的气温较裸地高,故林地盛行上升气流,裸地盛行下沉气流,故A点的气压较C点高,A错误;A、E垂直方向上盛行下沉气流,B错误; C、E之间的风向为东南风,D项错误;冬季近地面A、C之间的风为西北风,性质寒冷干燥,正确。
小题3:结合上题结论,A处气压较C处高,高压处等压面向上凸,低压处等压面向下凹,高空的等压面弯曲与近地面相反判断。
小题4:根据城郊环流的风向,近地面的风向为郊区吹向城市,故建设城郊生态林,利于改善从郊区吹向城市的大气环境。故B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卷《地球运动的地理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