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练习版)(二)
2017-09-26 21:58:2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西气东输要注意的问题很多,关于其解决措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加强施工中的安全措施 B.沿线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C.西气东输工程由各自地方政府安排规划 D.施工中尽最大努力注意保护环境,以免破坏西部的生态环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任何一项工程的建设,注意施工的安全是必然的。西气东输沿线地区,用天然气替代常规的柴草作为能源,保护了生态环境,但是工程施工会不可避免地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我们只能尽其所能,把影响降到最小。西气东输工程是由国家统筹安排、统一部署的,所以自然也由国家统一规划。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中国人的景观大道”是指从上海一直延伸到西藏樟木友谊桥的318国道。这条带状景观长廊,几乎整合了中国所有类型的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这条景观大道上,东西方向自然差异较小的是 A.海拔高低 B.昼夜温差 C.植被类型 D.昼夜长短
| 小题2:在该景观大道,杭州和西藏都有的景观是 A.海滩浴场 B.湖光山色 C.林海雪原 D.险峰飞瀑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这条景观大道,从上海一直到西藏樟木友谊桥,从平原到青藏高原,海拔高度变化大,A错。东端昼夜温差较小,西端青藏高原上的昼夜温差较大,B错。从亚热带植被到高寒植被,植被差异大,C错。根据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同一纬线上的点,昼夜长短相同,所以差异最小的是昼夜长短,D对。 小题2:西藏没有海滩浴场,A错。我国有两大湖区,一是西藏所在的青藏高原湖区,一是杭州所在的东部平原湖区,所以两地都有的景观是湖光山色,B对。杭州没有林海雪原景观,也没有险峰飞瀑,C错、D错。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诗句与所描述地区的连线正确的是(?) A.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漓江 B.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汉江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黄山 D.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珠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描述的地区是长江三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述的是黄河;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描述的是钱塘江;而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描述的是漓江。故选A。 点评:本题结合诗句考查对河流特点的描述,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掌握河流的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1998-2004年我国某省三大类工业增加值构成变化情况统计表,回答下列问题。(5分)
工业类别
| 增加值构成(%)
| 1998年
| 2001年
| 2004年
| 新兴工业:电子、电气、机械、石化
| 35.4
| 40.1
| 41.1
| 传统工业: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建材
| 23.8
| 20.6
| 15.24
| 潜力工业:森林造纸、医药、汽车
| 2.0
| 4.6
| 6.65
| ⑴1998~2004年我国某省三大类工业增加值构成的变化趋势是什么?(2分) ⑵在三大类工业中,工业增加值逐年减少的工业部门主要是?密集型工业,造成这类工业增加值逐年减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新兴工业在增加值构成中比重上升;潜力工业在增加值构成中比重上升;传统工业在增加值构成中比重下降(2分)。 小题2:劳动(1分)?劳动力成本上升; 原料成本上升; 该省产业升级的需要; 国际产业转移的影响。 (答出其中两点可得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直接根据表格内容分析即可。 小题2:工业按其投入因素分为劳动力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根据表格内容判断,影响劳动力密集型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为劳动力成本和产业转移等方面影响。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根据表格资料,学生只要注意表格的数据变化,利用工业的主要分类和影响因素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阅读青海省的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青海馆以“中华水塔·三江源”为主题,展现中华水塔的山水风情与三江源的生态意境,引导人们寻找中华民族母亲河的出生地,揭示三江源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和城市之源。 (1) 青海馆外墙的色调由明快的绿、白两种颜色构成,绿色代表着江河源头的生命气息和净土特色,白色象征着高耸的昆仑雪峰,“青海省地理简图”上甲、乙、丙三条山脉中表示“昆仑山脉”的是___;图中C是指三大江河中的___。(4分) (2) 分析青海省成为“中华水塔”的自然地理条件。(6分) (3) 面对我国城市发展中的水资源问题,青海省深感作为“中华水塔”所肩负的责任,确立了“环保立省”的发展之道。简述我国城市发展中面临的水资源方面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青海省作为“中华水塔”应该采取的有效措施。(12分)
参考答案: (1)乙 澜沧江(4分) (2)地处我国第一级阶梯,地势高;有冰川积雪融水、降水和地下水作为三大江河主要补给来源。(降水和地下水任写一点即可)(6分) (3)问题:水资源短缺和水质变差。(12分) 原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用水需求量激增;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水资源受污染等。 措施:保护植被,涵养水源;防止污染,提高水质;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本题解析: 本题以“三江源”区域为背景,考查了重要地理事物的分布、水资源的形成、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 (1)题,青海省地理简图上的甲、乙、丙三条山脉分别是祁连山、昆仑山和唐古拉山。图中A、B、C三条河流分别是黄河、长江和澜沧江,即“三江源”中所说的“三江”。 (2)题,解答本题,要紧紧抓住两个关键词:“水”和“塔”,这是解答该问题的两个方面。青海省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源头和主要水源地,联系该区域地处我国第一级阶梯,地势高;河流补给水源广,有冰川积雪融水、降水和地下水等解答本题。 (3)题,我国城市发展中面临的水资源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水资源短缺和水质变差。产生原因从自然和人文因素两方面展开,自然原因主要从时空分布不均入手。特别注意题目要求“我国城市”,其角度要求从全国层面、宏观角度探讨问题,不要出现径流量小,水资源不足等说法,不能把北方城市的个性原因推及南方城市。同样下面的问题是从“青海省”的角度保护中华水塔的有效举措要突出地域特色,突出中国水源地的要求,特别突出涵养水源、防止污染等措施。 1、“三江源”地区的山河分布。2、水源补给、水资源问题及措施。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基本的地图识记,考查了对于问题的分析能力,尤其注意分析问题的角度和层面,具体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本题中得到训练。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