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知识大全《水的运动》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八)
A.甲渔场因有寒暖流交汇 B.甲渔场因有上升补偿流 C.都为浅海大陆架 D.都有大河汇入、带来丰富饵料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1492年,哥伦布航海期间,每天都用船上的象限仪观察北极星,只要数据为28°,他就坚信自己的航向正确。读哥伦布航海线路和所使用的象限仪示意图,回答下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纬度,哥伦布每天用象限仪观察北极星,保持数据为28°,主要是为了沿28°N航行,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因此主要是为了向西航行,C正确。
【小题2】在航行途中,丁航段顺北大西洋暖流,船只行驶较快,D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洋流的分布规律。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河流实测径流量和降水量。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A.雨水
B.地下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
D.冰川融水
小题2:图中反映了该河流8月中旬的一次降水量与径流量的变化过程,最大降水量与最大径流量之间有一个时间差,近年观测发现这个时间差逐年变大,这可能是由于(?)
①水土流失日益严重 ? ②流域内植树种草,植被覆盖率提高
③全球气候变暖 ? ④退耕还沼,退耕还湖效果显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2009年以来,我国西南地区呈暖干趋势。2009~2012年,西南地区降水偏少,平均年降水量为961.6毫米,较常年偏少9.4%。2009~2012年,西南地区气温持续偏高,年平均气温14.9 ℃,较常年偏高0.3 ℃。自2012年10月以来,降水已连续5个月偏少,少雨高温导致我国云南中北部、贵州东部、四川南部等地出现不同程度干旱,云南中部和北部出现中到重度气象干旱,局部达到特旱级别,农业生产和人畜饮水出现一定程度困难。
(1)西南地区在冬春季节容易发生旱灾,主要的气象原因是什么?
(2)除了气象因素,有专家认为工程性缺水是西南地区旱灾损失严重的重要原因,谈谈西南地区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意义。
参考答案:
(1)冬春季节,来自印度洋的湿润气流较弱,难以形成降水。降水少,太阳辐射强,气温偏高。
(2)西南地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易发生干旱;石灰岩面积大,地表水容易发生下渗,导致地表水缺乏;地下水资源丰富,但开采难度大。通过水利工程的建设,有利于收集雨水,蓄积地表水,开发利用地下水,减少旱灾的损失。
本题解析:
(1)西南地区冬春季节容易发生旱灾,主要是由于此季节降水少且气温较高,蒸发量大导致的。
(2)结合西南地区的水资源时空分布状况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水循环图,回答:(10分)
1)图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循环过程分别是:
A?B?C?E?F?G?
(2)水循环分为?循环.? __循环和?循环,辽河主要参与的是__ ?__循环,台风属于水循环的___? ____(填字母)环节,图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水循环环节是哪一个?(填字母)。
(3)在水循环系统中,水在连续不断运动,转化,使地球上各水体不断更新从而维护全球? _? _。
参考答案:(1)海水蒸发?大气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2)海陆间?海上内?陆地内?海陆间? C?E?
(3)水量的动态平衡
本题解析:略?
(1)从图中看水循环的箭头可知,这是海陆间的水循环,A从海上向上,是海水蒸发;B箭头向下,是海洋上降水(大气降水);C从海洋上空到陆地上空,是通过风等大气运动把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水汽输送);D箭头向下,是陆地降水;E从地表到海洋,是地表径流;F是从地表到地下,是下渗;G是从地下到海洋,是地下径流。
(2)水循环有三种类型:陆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海陆间水循环。辽河最终注入海洋,因此参与的是海陆间水循环;台风从海洋山登陆带来雨水,是参与的水汽输送(C),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E)。
(3)水循环实现了四大圈层间的相互联系,促进了地球上各种水体更新,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中国区域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