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下图中①、②、③、④、⑤为五个城市所在地;甲、乙、丙是重要的农业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⑴甲、乙、丙三地发展种植业的农业特色各是什么?乙、丙两地相比较热量差别及原因各是什么?
⑵①地成为我国最早最大的卫星发射中心的区位优势有?。
⑶③、④均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③城市形成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④城市主导工业及容易出现的城市污染问题是什么?
⑷⑤城市所在的河段在冬春交替的季节容易出现?,在此河的?段也会发生此现象。
参考答案:
⑴甲:灌溉农业(绿洲农业);(1分)乙:灌溉农业;(1分)丙:河谷农业(1分)。乙地热量多于丙地,(1分)丙地地势高于乙地。(1分)
⑵气候干旱荒漠广布,天气晴朗,地形开阔,地广人稀。(2分)
(3)开发自然资源(镍矿)。石油化学工业;城市大气污染和水污染。(3分)
⑷凌汛?山东(或下游)(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本题以西北、青藏地区的区域综合分析。
(1)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图中山脉河流位置可以确定该区域为宁夏、甘肃、青海、四川交界地区。甲地河西走廊发展灌溉农业、乙地宁夏平原发展灌溉农业、丙地湟水谷地发展河谷农业。乙位于宁夏平原而丙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故气候寒冷;
(2)①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作为卫星发射中心,必须有较好的天气利于发射,一般选在晴天较多的地区;同时为了回收方便,要选在地形开阔、人口稀少的地区;
(3)③是因开发镍矿而兴起的金昌市;④是兰州,为我国重要的化工城市;而化学工业生产主要产生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4)⑤城市处在黄河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地段,在冬春季节易出现凌汛现象;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南水北调示意图

(1)东线方案主要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________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图中A、B、C各段水道中能够自流输水的是________段。
(2)三条线路中,水质最差的是________线。
(3)南水北调产生生态效益是,增加调入区城市________和________,美化环境,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条件。缓解________大幅度下降趋势和漏斗面积进一步的扩大,控制________。
(4)解决上述地区缺水水问题,除了跨流域调水外,你认为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5)与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和西线方案相比较,东线工程的优势和劣势条件是:
(6)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最大障碍是:
A.秦岭山脉?B.昆仑山脉?C.巴颜喀拉山脉? D.祁连山脉
(7)近年黄河下游断流现象未再发生,这主要是因为
A.下游地区降水补给充足? B.跨流域调水,紧急补充
C.上游地区大力节水? D.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利用的综合调度管理
参考答案:
(1)华北?C
(2)东线
(3)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地下水位?地面沉降
(4)修水库;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5)优势:可利用京杭运河等天然河道作为输水渠道,投资省,建设周期短
劣势:需建梯级提水设施,营运需要大量电能;沿岸工农业发达,排污量大,使北调水质较差
(6)C
(7)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根据图文材料(左图为西马来西亚略图,右图为西马来西亚橡胶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西马来西亚的橡胶和锡矿产地基本重叠在山麓地带,形成世界驰名的“胶锡地带”。带内不仅盛产橡胶和锡,还集中了马来西亚大部分城镇,人口和国民生产总值在国内均占绝对优势,堪称国家之精华所在。
(1)说出该地区中央山脉的走向。锡矿原生于中央山地花岗岩侵入体的接触带,分析锡矿产地现集聚于图中所示地带的原因。(3分)
(2)判断该地区东、西两侧海岸,哪侧更有利于港口的形成和发展,并说明理由。(4分)
(3)指出中国海南岛橡胶种植区与之相比有何不利气象气候条件?(2分)
参考答案:
(1)南北走向或者西北—东南走向(1分)?锡矿原生于中央山地花岗岩侵入体的接触带,矿体经风化剥蚀,由河流冲刷携带至下游。(1分)在山麓地带,因坡度骤然变缓,水流携带能力减弱,锡矿因比重大较早沉积下来,而形成一批富集的矿区。(1分)
(2)西侧海岸(1分)?理由:西侧海岸受两侧陆地阻挡,风力较小;或东侧海岸冬半年受东北风影响大;西侧海岸线更为曲折;西海岸工农业发达,城市人口密集,货流量大;地处国际航运通道。(答出3点给3分)
(3)台风多发、热量不足(2点2分)
本题解析:
锡矿属于有色金属矿,其形成与岩浆活动有关,但是图中却分布在山麓地带,说明与河流的搬运、沉积作用有关。
港口的形成一般从自然条件 1.水域条件:港阔水深(等深线密集,有利于停泊靠岸避风)2.筑港条件:陆地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社会经济条件(影响港口兴衰)1.经济腹地条件:经济腹地是否广阔、客货流量大小、腹地经济性质(经济腹地的广阔与否影响着客货流量;客货流量影响着港口的兴衰)2.城市依托(交通便利;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3.政策条件这几方面来分析。
从气候来分析:我国海南纬度较马来西亚纬度高,热量不足,从气象来分析:地处太平洋西岸,易受台风的侵袭。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2分)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首届黄河金三角投资贸易洽谈会2013年10月28日至30日在渭南市举办,旨在加强区域合作,推进“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目标是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与装备制造基地、区域性物流中心、区域合作发展先行区和新的经济增长极。
材料二?黄河金三角(图中黑色部分)及周边区域示意图。

(1)分析该示范区承接传统工业的区位优势。(4分)
(2)随着产业转移,分析“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地区”人口迁移状况会有什么变化?(4分)
(3)工业化可能给“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地区’’的环境带来哪些不利影响?(4分)
参考答案:
(1)原材料和能源充足;劳动力和土地丰富且廉价;交通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或投资环境改善);政策扶持力度大。(每点1分,满分4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2)产业转移会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1分)使该区人口向外迁移减少;(1分)同时还会吸引人口迁入;(1分)区域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1分)
(3)环境污染;(1分)水土流失;(1分)生态破坏;(1分)资源超采。(1分)
本题解析:
(1)读图民,根据图例分析,该地原材料和能源充足。该地开发历史悠久,人口多,劳动力和土地丰富且廉价。铁路交通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投资环境改善。这里有我国的能源基地,国家中、西部开发政策出台,政策扶持力度大。
(2)随着产业转移,会促进该地的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使该区人口向外迁移减少。随着经济的发展,还会吸引人口迁入,区域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促进城市化发展。
(3)产业转移的目的是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与装备制造基地,重工业的发展尽然对当地造成环境污染,矿产的开发,破坏地表植被,引发水土流失,生态破坏。只注重经济发展,可能造成资源超采,导致地壳不稳固,出现塌陷等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图,完成21~23题。

小题1:能正确反映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的排序是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③②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