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八)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7月初地球经过绕日公转轨道的远日点,时间为7月初,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南并朝南移动。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地球光照图,此时北京时间为12点, 完成以下各题:(每空1分,共10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1)根据图示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极圈内出现极夜,故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上。(2)A点此时昼夜平分,故判断其位于赤道上,此时北京时间为12时,即120°E地方时为12时,则计算6时所在的经线位于120°E西侧90°,即其经度为30°E。图示赤道与晨线的交点即为昼夜平分,且地方时为6时。(3)图示顺着自转方向,经过E点即将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故判断其为晨线。结合上题分析,A点为6点,则E点位于A点以东30°,故其地方时为8时。(4)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自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由于太阳直射点位于最北的北回归线上,则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5)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全球昼夜长短分布规律:越往北昼长越长。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我国某一著名风景区内,可目睹到难得一见的奇观——“卧佛含丹”,极具有待开发的旅游价值,最佳观赏时间是每年的9月15日至18日。在此期间,一位当地的旅游服务人员于6时15分(北京时间)看到日出,经过一天的忙碌工作,在返回行程的竹筏上目睹到这一天象奇观(如右图),并且发现太阳余晖下自己的身影正好与顺水自流的竹筏垂直,此时手表上的时间(北京时间)显示为18时45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由题可知该日北京时间6:15日出和18:45附近日落,因此昼长12小时30分钟左右,进一步推出当地5:45附近日出 和18:15附近日落。所以该地比北京时间(120°E)晚30分钟左右,即112.5°E附近。因此选项中“两广丘陵地区” 符合条件。
【小题2】“太阳余晖下的身影正好与顺水自流的竹筏垂直”即物影与竹筏垂直,所以船身与太阳光线垂直。太阳此时日落方位为西偏北,所以船身走向为西南—东北,也就是河流流向
【小题3】最佳观赏时间是每年的9月15日至18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偏北的一定纬度上。而3月26日---3月29日,太阳直射点也在该纬度附近,该地昼长和日落方位相同,所以理论上,这个时间段也能出现“卧佛含丹”的奇观。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分别在M、N、S三地记录到的日出时刻坐标图。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M、N、S三处,按照纬度由低到高排列的是( )
A.M-N-S
B.S-M-N
C.S-N-M
D.M-S-N
【小题2】图中M、N、S三处,应位于( )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南半球
D.北半球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分布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直射点向南移,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全球看,纬度越低,昼夜长短年变化越小,赤道没有变化,极圈内年变化最大。三地冬至日出时间与日落时间变化,S年变化最大,M年变化最小,所以纬度高到低为:S、N、M。故选A。
【小题2】此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分布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直射点向南移,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图中反映,三地在夏至日,日出时间早于6点,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北半球。故D。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指出下列四幅日照图中,属于同一日期的是(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为从南极上空俯视图,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为6月22日;b为从南极上空俯视图,昼夜平分,为3月21日或9月23日;c为从北极上空俯视图,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为6月22日;d为侧视图,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为12月22日。综上所述,D项正确。
考点:光照图的判读。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地图》在线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