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大气受热过程》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四)
A.随高度增加,温度增幅变小 B.能够大量吸收紫外线长波辐射 C.以平流运动为主,有利于飞机高空飞行 D.受强烈的太阳辐射而呈电离状态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回答(1)——(2)题。 参考答案:(1)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该图为大气热力作用示意简图,据图完成25~27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辐射,符合的是②。
小题2: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是因为云层的反射作用强,体现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符合的是④。
小题3: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云层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符合的是③。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下图是“地球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冬半年霜冻多灾害发生在晴朗的夜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
? 乙、丙的_________过程有关。
(2)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___________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________过程有关。
(3)一般情况下,就多年的平均而言,全球热量是平衡的,即B=A+C+D,但是近若干年来,上述平衡被
? 打破。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趋
? 势带来的具体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弱;丙
(2)地面;乙
(3)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增加;引起海平面上升,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任答1点)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小实验:(如图准备装置)在两只烧瓶里分别充满CO2和空气,塞紧带有温度计和胶头滴管的橡皮塞。再把两只烧瓶放在红外线下照射,观察温度升高的情况。结论:两瓶在相同光线照射下,装CO2的温度较邻瓶高,最大可达4℃。据此完成4题。
该实验反映的现象是( )
A.温室效应
B.酸雨污染
C.大气污染
D.臭氧层破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考查二氧化碳的作用。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温度高说明了二氧化碳吸收了红外线增温了。因此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此实验模拟了温室效应。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题《地理信息系统》高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