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二)
A.甲乙聚落间以水运为主 B.乙地公路沿等高线分布 C.丙渡口建在河流的左岸 D.丁地修梯田发展种植业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甲位于河谷地带,地势低平,以流水的堆积作用为主;易遭受洪涝灾害;中纬度地区的农作物达不到一年三熟。
小题2:该流域内甲以水运为主,乙为公路;乙地公路沿等高线分布;丙渡口建在河流的右岸,左岸淤积严重;丁地坡度相对较陡,不宜搞梯田建设。
小题3:实时监测林地火险的最佳手段是遥感技术。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该图为黄河源地区不同海拔的草地退化情况。读图回答10~11题。
小题1:黄河源地区草地退化的特点是(? )
A.居民点密度越大草地退化率越高
B.海拔4500~4600米的草地退化率最小
C.居民点密度越大草地退化面积越大
D.海拔4300~4400米的草地退化面积最大
小题2:影响黄河源地区不同海拔草地面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壤水分气温
B.土壤水分坡度
C.气温光照
D.光照坡度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示分析,海拔3800-4000米,居民点密度和草地退化率成负相关;海拔5000-5100米草地退化了最小;海拔4300-4400米的草地面积大,退化率较高,所以退化面积大。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2: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逐渐变多,后逐渐减少。迎风坡降水较多,土壤水分高,草场面积大。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我国西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题:
小题1: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由于有水源,以井为中心的地区农牧业活动较多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小题2:荒漠化的治理既是科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因此治沙战略应
A.以工程措施为核心
B.以消除贫困为核心
C.以生物工程为核心
D.以跨流域调水为核心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示,甲地应位于草原地区,而在井周围出现斑点状荒漠化圈,在气候较干旱的草原地区,农牧业活动往往围绕水源地发展,草原中的水井所在地由于有较多的水源,农牧业活动多而会对周围植被造成较大破坏,从而出现以水井为中心的沙地现象。
小题2:贫困迫使旱地居民无可选择地以牺牲长远利益来争取短期的生存,尽可能地开发现有的极少资源。因此,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消除贫困为核心。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我国的区域地理概况和区域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内容分析即可,注意荒漠化与贫困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城市与地理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