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根据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8年10月16日是第28个世界粮食日(WorldFoodDay)。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简称粮农组织)将2008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定为“世界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和生物能源的挑战”。
材料二: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名单,40个粮食短缺国中有26个非洲国家(安哥拉、布隆迪、埃塞俄比亚、几内亚、肯尼亚、利比里亚、尼日尔、塞拉利昂、索马里、苏丹、斯威士兰、坦桑尼亚、乌干达、津巴布韦等),10个亚洲国家(阿富汗、印尼、伊拉克、朝鲜、黎巴嫩、蒙古、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和东帝汶),3个拉丁美洲国家(哥伦比亚、古巴、海地)和俄罗斯(指车臣共和国)。
材料三:1990一1995年世界不同地区内战和冲突发生率和1950一2000年问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地区水变化图。

(1)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庆祝“世界粮食日”时,下列说法可信的是_______(填正确字母)。
A、坦桑尼亚热带草原呈现草木萧条的景观B、密西西比河水量大增C、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远离近日点的方向运动D、我国阿尔泰地区已进入冰天雪地的季节E、广州的昼长大于北京
(2)2008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世界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和生物能源的挑战”。气候变化会导致粮食生产条件的改变,试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对非洲的粮食生产产生哪些不利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名单中,40个粮食短缺国中有26个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这些国家不仅粮食缺乏,而且社会贫困化。结合材料三和所学地理知识,分析撒哈拉以南洲热带草原气候区社会贫困化的自然和人文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E
(2)①气温升高,降水减少,会加剧干旱,导致粮食减产;②极端天气增多,自然灾害加重;③气温升高,病虫害增多。
(3)自然因素:①温度高,干、湿季明显,降水季节变化大;②河流径流变化大,不利于灌溉;③植被稀疏,土壤贫瘠,荒漠化严重,生态问题严峻,不适宜农耕;④干旱灾害严重,粮食缺乏,饥荒不断。人文因素方面;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人口、环境、经济恶性循环);②(长期的殖民统治导致)经济基础落后,经济结构单一,经济增长缓慢;③战乱不断,社会动荡不安,阻碍经济发展;④债务负担沉重,教育落后、医疗条件差,疾病加重贫困。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综合题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目前,碳排放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下图是21世纪初某年世界部分国家碳排放状况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下题。

(1)在美国、俄罗斯、法国、印度四国中任选一个国家,指出该国相对于中国的碳排放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美国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均较多;或俄罗斯碳排放总量较少,人均排放量较多;或法国碳排放总量较少,人均排放量较多;或印度碳排放总量较少,人均排放量接近。(四选其一)
(2)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能力增强,增加了大气逆辐射,导致气温上升(或温室效应增强,或大气保温作用增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全球气候变暖,有百害而无一利。
[? ]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当今,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的必由之路。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C分别显示了哪种主要环境问题?
A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上述三个问题,请任选一个,谈谈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好的建议。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全球变暖? 能源短缺? 环境污染
(2)以下答案仅供参考,阐述合理即可。?
A 原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过度破坏森林等,导致CO2等温室气体增多。
建议: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植树造林;制定法律法规,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提高环保意识。
B 原因:人类长期大规模开采与破坏能源;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建议:发展科技,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完善法律法规;提高人们的节能意识,减少浪费;控制人口增长,使能源可持续利用。?
C 原因: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直接向环境中排放大量废气、废水、废渣等有害物质。
建议:工业要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农业方面减少化肥、农药、地膜的使用量;生活中垃圾分类处理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2010年10月以来,我国东部季风区雨雪量明显超过常年,这个冬天有“千年极寒”之说,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暖锋
B.反气旋
C.厄尔尼诺现象
D.拉尼娜现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当拉伊娜现象发生时,秘鲁寒流增强,太平洋西岸水温升高,降水增多。因此,造成我国东部季风区2010年10月以来雨雪量超过常年的原因可能是拉尼娜现象。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学生需明确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对气候的影响方可作答,需要学生有较广的知识面。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