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试题《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练习版)(二)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全国主要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情况图(单位:km2)”,回答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由图可知诸河流中长江水土流失面积最大,河流含沙量最大的为黄河;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比例大于长江;辽河水土流失面积较小,不是因为流域植被保护情况良好而是因为辽河流域面积较小;珠江流量较大年径流量仅次于长江。
小题2:长江水土流失面积最大的原因包括①流域面积广、③降水丰富且强度大、④植被破坏严重。⑤土质疏松指黄土高原地区②围湖造田对洪涝灾害影响较大。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全国主要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情况图(单位:km2)”的判读。另外还需注意珠江的径流量珠江年径流量仅次于长江说珠江流量小不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近年来,青藏高原上湖泊面积突然扩大的趋势不断持续,首先被观测到的是人口相对稠密的藏南地区湖泊面积扩大,接着在藏东、藏西、藏东北均发现湖泊面积扩大现象。除范围越来越广之外,单个湖泊面积扩张速度也不断加快。据此完成下题
高原上湖泊面积扩大的原因可能有
①青藏高原整体不断抬升②降水增多 ③冰雪消融量增加④植被破坏严重,入湖水量增加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湖泊面积扩大:一方面是降水增加,一方面是植被的涵养水源功能下降,径流量增加。选择D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图为乌拉尔河水系示意图,①②③为三个水文观察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根据图中信息,推断乌拉尔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A.季节性积雪融水
B.永久性冰川融水
C.雨水
D.地下水
小题2:下列关于乌拉尔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直接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B.河流径流量从上游往下游逐渐增大
C.蒸发旺盛导致①处径流量小
D.②至③河段支流汇入少,下渗量大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由图中径流量比例可看出,乌拉尔河4—5月份径流量最大,出现春汛,且乌拉尔河发源于乌拉尔山,山地积雪较多,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可知其主要补给水源为季节性积雪融水;永久性冰川融水出现在夏季;该地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较少。
小题2:乌拉尔河发源于乌拉尔山,注入里海,属于内流河,故其参与陆地内循环,A错;由图中水文站年径流量可知,乌拉尔河径流量从上游往下游先增加后减小,B错;①处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C错;由图中可看出,②至③段支流汇入少,且该地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干旱,下渗量大,D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读图,回答16~18题
小题1:与19世纪初相比,20世纪中期的洞庭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八百里洞庭风光不再,面积减小
B.洞庭湖调节洪水的能力下降
C.洞庭湖入湖水系增加,调蓄洪水的能力上升
D.洞庭湖湖水变浅
小题2:洞庭湖四周的地势大致是
A.南高北低
B.东高西低
C.北高南低
D.四周高中间低
小题3:引起20世纪中期洞庭湖水系变化的人为原因是
A.荆江河段大量的裁弯取直工程
B.人口增多,人类大规模围湖造田
C.退耕还湖
D.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建设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示反映,洞庭湖的面积减小,调蓄洪水的能力减弱,洞庭湖的湖水变浅。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2:根据洞庭湖周围的水系分布状况,湘江、资水、沅水等从四周注入洞庭湖,则洞庭湖地势为四周高中间低。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3:引起20世纪中期洞庭湖水系变化的人为原因是人口增多,人类大规模围湖造田。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等值线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