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八)
A.① B.② C.③ D.④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嫦娥三号进入太空时,北京时间为2013年12月2日凌晨2点17分,纽约(西五区)的区时比北京时间(东八区)晚13小时,此时为12月1号13点17分。
【小题2】嫦娥三号落月时间为2013年12月14,此时位于冬至日前几天。图中地球公转轨道的右侧位置,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因此最接近的是④位置。
考点:区时计算、地球公转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该图左图为某日某时昼夜分布情况,斜线区为黑夜,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根据左图的昼夜分布情况,在右图(以极点为中心)中画出晨昏线,用斜线区表示黑夜部分,并标注相应的经纬度。(4分)
(2)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2分)
(3)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范围分别是:
今天: ;
昨天: 。
(4)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靠近 日点(近或远),公转速度逐渐 (加快或减慢)。
参考答案:(10分)(1)画图略(4分)
(2) 120°W,23°26′N (2分)
(3)今天:从60°E向东至180°(1分)
昨天:从60°E向西至180°(1分)
(4)远(1分) ; 减慢(1分)
本题解析:
第(1)题,光照图转绘是较难的题型。
【指点迷津】画图关键注意以下步骤:
① 判断转绘的图的类型。该图是南极上空俯视图。
② 在原图中找信息,主要找关键的点,即切点、交点的经纬度坐标;关键的线,零时经线、12时经线、晨昏线;及极昼极夜区。本题据图可知: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夜、南半球的切点为西经120°南极圈、赤道上的两交点为:东经150°和西经30°。
③ 画晨昏线,连接一切点,两交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
④ 确定昼夜半球,根据出现极昼极夜的信息画出昼夜半球。夜半球用阴影表示(根据题目要求画)
第(2)题,据左图东经60°平分夜半球,所以为0时经线,其与12时经线为同一经圈,故直射点的经度为西经120°,晨昏线相交于极圈,且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所以直射在北回归线,综上所述,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23°26′N,120°W)。
第(3)题,日期界线有两条,即自然日界线0时经线,其以东为今天,以西为昨天;人文日界线大致与180°重合,其以西为今天,以东为昨天;图示时刻 ,东经60°平分夜半球为0时经线,所以东经60°向东到180°为今天,东经60°向西到180°为昨天 。
第(4)题,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向经单位时间所扫过得面积相等。所以,7月初,远日点,公转速度慢;一月初,近日点,公转速度快据图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6月22日前后,靠近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此后公转速度还会变慢,直到7月初达最慢。
考点: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组难度较大,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题目信息的把握,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学生要掌握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并找到突破点。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甲、乙两地的夜晚北极星的仰角同为60°,甲、乙两地经度如下图所示,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甲地位于乙地的( )
A.正东方
B.正西方
C.西北方向
D.东南方向
【小题2】甲、乙两地的距离大约是( )
A.20000千米
B.15000千米
C.10000千米
D.5000千米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甲、乙两地的夜晚北极星的仰角同为60°,说明两地位于同纬度,纬度位置为60°N。在根据甲、乙两点的经度位置,考虑两点之间的劣弧方位,可判断甲地位于乙地的正东方。答案选A。
【小题2】甲乙两地位于同一条纬线上,两地之间劣弧长相差90°。甲、乙两地的距离大约等于90°*111千米*60°的余弦值。答案选D。
考点:该题考查地球上两点之间方向与距离的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题《宇宙环境及其对地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