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八) 
            
            
            
 A.北极圈的度数变为66°29′ B.地球上太阳光直射的范围增大 C.地球上出现极昼极夜的天数增加,范围增大 D.地球上温带范围减小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该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据图完成问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右图可知,这是一幅从极点上空观察的俯视图,可能是从丙或丁处观察到的;再根据此时极圈内发生了极昼现象,结合图示的公转位置判读,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则南极圈内出现极昼,故为丁点的俯视图。
小题2:结合上题分析,此时为北半球冬至日,图示为南半球俯视图,故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故图示135°E为昼半球的平分线,时间为12时,故计算112°E的地方时为10点半左右,故不可能旭日东升,A错误;哥本哈根13°E计算当地时间约4点左右,且时间北半球昼短夜长,故当地还未日出,B错误;圣地亚哥70°W计算当时地方时约22时,为夜晚,C错误。日本神户135°E此时为12时,故D正确。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抓住图示晨昏线分布特征和晨昏线图上时间计算的基本方法,昼半球的平分线为12时,则“东加西减”时差计算时间。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图5中,a为晨昏线,X可观测到日落,M为a线最北点,该日M点的纬度为一年中的最低值; b为纬线,N为b纬线上的一点,M、N在同一条经线上,纬度差为90°,读图回答下题。
小题1:若此刻北京时间为19时,则M点所在的地理坐标是?(?)
A.165°W,66°34"N
B.15°E,66°34"N
C.165°W,66°34"S
D.15°E,66°34"S
小题2:N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A.66°34"
B.23°26"
C.43°08"
D.46°52"
小题3:N点的昼夜长短情况为?(?)
A.昼短夜长
B.昼长夜短
C.极夜
D.极昼
小题4:从该日起的到地球运行至近日点期间,M的移动情况是?(?)
A.向北一向南
B.向南一向北
C.向北一向南一向北
D.向南一向北一向南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4:C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光照图的判读。M为晨昏线为纬线的切点,纬度最低时为66°34′N。X位于昏线上,M点地方时为0:00,北京时间为19:00,两地相差19小时,则M点的经度为165°W。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2:N地的地理纬度为23°26′,该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该地正午太阳高度H=90°-(23°26′+23°26′)=43°08′。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3:N点位于南半球,此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南半球昼短夜长。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4:该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近日点为1月初,途中经过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M点先向北移动,移动到北极点后再向南移,然后再向南移动到北极圈,然后再向北移。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读图完成小题。
小题1:据上图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  )
A.低纬地区
B.中纬地区
C.北极附近
D.南极附近
小题2:上图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  )
A.1个多小时
B.3个多小时
C.5个多小时
D.7个多小时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在北半球观察北极星的仰角度数与当地纬度一致,依据图中北极星的视角较低,可推知该摄影师拍摄地点位于北半球低纬地区。
小题2:以遥远的恒星作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为360 °,用时约24小时,即15°/1小时。a恒星视运动转过角度约50°,拍摄时间为3个多小时。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武广高铁从广州开往武汉的列车对铁轨的磨损程度
A.对西边的铁轨磨损较重
B.对东边的铁轨磨损较重
C.两边的铁轨磨损一样重
D.对两边的铁轨都没有磨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从广州开往武汉的列车向北行驶,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右侧为东侧,则东边的铁轨磨损较为严重。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地图》高频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