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人们把森林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我国“三北”防护林的作用主要是2.交通道路绿化带的主要作用有
①吸烟除尘、放氧杀菌?②降噪隔音、减轻污染
③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④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⑤划分车道、隔离交通?⑥提神醒脑、减少事故3.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作用是
A.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B.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C.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D.提供木材、供应林产
E.①②⑤⑥
F.①②③④⑤
G.②③④⑤⑥
H.①②③
I.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G.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过滤空气、降低噪声
保护生物多样性
参考答案:1. C
2. A
3.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我国的三北防护林是指东北、华北和西北,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所以其作用主要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故选C。
2.交通道路上,车辆较多,有汽车尾气污染空气,还会产生汽车的噪音污染,所以两侧的绿化带,可以吸烟除尘、放氧杀菌,降噪隔音、减轻污染,同时,绿化带还可以划分车道、隔离交通,绿色的植被还可以使人们提神醒脑,增强注意力,减少事故。故选A。
3.长江中上游地区,多山地丘陵,地势起伏大,降水多,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所以植树造林的目的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故选A。
考点: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本题难度:困难
2、综合题 (14分)图甲和图乙分别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化水平较高,是我国重要的两大城市群。结合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填空。(共6分,每空1分)
a、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将形成以A?和G?两大特大城市为龙头,以一大批大中城市为骨干,以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城镇体系,并加强与? ?、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协调,打造一个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b、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⑤? ?、⑥?、⑧ ?为核心,地跨沪、苏浙三省市。
(2)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两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共2分)
? ? ? ? ? ?
(3)分析图甲所示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共2分)
? ? ?
(4)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率先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原因何在?(共2分)
? ? ? ?
(5)“泛珠三角”区域中属于中部经济地带的省区有?、?。(共2分,每空1分)
参考答案:(1)a、?广州???深圳???香港?
b、?上海 ??南京 ? 杭州?(共6分,每空1分)
(2)积极发展核电,建设了秦山、大亚湾等核电站;建设“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能源调配工程。(共2分,任答2点)
(3)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共2分)
(4)地理上毗邻港澳,具有对外交往的传统。(共2分)
(5)湖南?江西(共2分,每空1分)
本题解析:(1)本题是对地理位置的考察,依据图甲和图乙可知。(2)解决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指导思想就是“开源节流”。(3)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从位置,交通,市场,劳动力等方面分析。(4)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率先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从地理位置,思想传统,侨乡等方面分析。(5)根据“泛珠三角”区域范围和中部经济地带范围可知。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1)说明a、b两河流河口处共同的地貌名称及成因。(4分)
(2)说明a河下游最大城市的名称、分析其形成的优势区位因素。(10分)
(3) 下表内容是图b中①河流域早期的开发利用情况,简述这种开发利用方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0分)

参考答案:
(1)三角洲(2分);?流水的沉积作用(2分,注:只答流水或沉积得1分)
(2)开罗(2分)
区位因素:①尼罗河提供充足的水源?②尼罗河河谷地带,地形比较平坦开阔,方便城市建设?③气候区为地中海式气候向热带沙漠气候过渡地带,较为适宜?④处于尼罗河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地形平坦,农业发达,可为城市发展提供充足的农产品?⑤尼罗河水运,交通便利?⑥历史悠久(8分,答出其中4点即可得满分)
(3)扩大种植面积,采矿乱开滥采,用木炭炼铜等会导致森林砍伐,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加剧(2分);河流含沙量增大(2分);洪涝灾害加剧(生物的多样性减少)(2分);
高强度利用土地导致土地退化(2分);
大量排放含二氧化硫的废气,会污染大气,形成酸雨,使土壤和水体酸化,影响生物生长(2分)。(10分,答出5个采分点可得满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图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即3R)”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继2009年12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2010年3月15日国务院又批复《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总体规划》,重点规划建设格尔木工业园、德令哈工业园、乌兰工业园、大柴旦工业园等四个循环经济工业园,构建以盐湖化工为核心的六大循环经济主导产业体系,形成资源、产业和产品多层面联动发展的循环型产业格局,争取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废水、废气、废渣等“零”排放或者是最少的排放。
材料二:誉为“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现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57种,其中钾、镁、锂、锶、芒硝、石棉、电石级石灰岩等7种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许多矿产资源间的关联度极强,综合利用率高。
(1)读“柴达木盆地示意图”。图中字母A—D代表的地理事物是:

A矿产地是:___________;B矿产地是:___________;
C处是:___________山脉;D处是:___________山脉。
材料三:柴达木部分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

(2)读“柴达木部分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回答:
①在图中填出甲、乙两处的工业部门:甲.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
②示意图中反映了至少_________条循环经济产业链?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做法有哪些?
(3)该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还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绿色,发展循环经济的核心,柴达木盆地下一轮循环经济发展的另一支柱,即在能源开发方面应重点开发的绿色能源是什么?
(4)生态农业是发展的八大循环体系之一,这里发展种植业的有利和不利的自然条件分别是什么?适合种植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参考答案:(1)A.察尔汗;B.锡铁山 ;C.昆仑 ;D.祁连?
(2)①甲.电力工业 ;乙.建材工业。②三?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效率,延长产业链;大力实施副产物的循环利用、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量及废气、废渣等废弃物的排放;体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及“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即3R)”的循环经济原则。
(3)荒漠化植被、草地、育林地保护与治理;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沙化土地保护和治理等。?太阳能和风能
(4)有利: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土地资源丰富);?不利:(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降水少,)气候干旱;水资源有限,(灌溉水源是制约种植业的主要因素;土地盐渍化、沙化严重)。 春小麦、青稞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分析。
(1)查地图,掌握该地区的主要地理事物。
(2)①利用图示各工业部门之间的生产协作联系,甲工业利用废热发展生产,而能为其他众多的工业部门提高原料,判断为电力工业;乙工业利用废渣发展生产,故判断为建材厂。②结合图示三大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主要从提高资源的利用、减少污染的排放、改善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
(3)该地区由于地势高,降水少,故植被少,生态环境脆弱,故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从保护植被和合理用水等方面分析。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空气稀薄,故太阳辐射强,风力较大,故主要开发的绿色能源为太阳能和风能。
(4)当地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方面分析,注意有利和不利条件的区别。青藏高原的主要粮食作物为青稞和春小麦。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第三产业比重较大,甚至超过第二产业的区域可能是下列的
[? ]
A、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
B、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
C、工业区域
D、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