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等值线图》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四)
2017-11-05 18:38:2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
1、综合题 读我国黄河中下游部分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28分)
 ⑴图示地区的地势特征是?,R河在图中M点以上河段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 (2)甲区的地貌类型是_________,从动力条件和沉积条件简述其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3)简析甲区发展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分) (4)说出R河自M至N的流量变化特点,并分析流量变化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参考答案: (1)西高东低(2分),水土流失(2分),夏季多暴雨;沟壑纵横,地形崎岖;黄土土质疏松;地面裸露,植被稀少(4分,答对任意2点给4分) (2)冲积扇(2分)。?河流上游地形坡度大,水流搬运能力强,河流将上游泥沙带到出山口;在出山口进入地形平坦,因坡降骤减,水流搬运能力大为减弱,部分挟带的泥沙堆积下来,形成从出口顶点向外辐射的扇形堆积体。(4分,答对任意2点给4分) (3)位于温带季风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2分);位于出山口,地形平坦(2分);洪积扇地形区,土壤肥沃(2分)。有河流流经,水源丰富(2分); (4)流量变小(2分), 原因:MN河段为地上河,流域面积小,少支流汇入和地下水补给;沿途下渗、和人为用水使流量变小。(从收支两方面来作答,每点给2分,共4分)。
本题解析: (1)图中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入大海,说明地势西高东低;R河流为黄河,M点为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南省的旧孟津,图中M点以上河段为中游,中游流经黄土高原,该地为黄土分布区,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地表地形崎岖,沟壑纵横, 植被稀少,地面裸露,所以该地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2)根据图中地貌形态可以判断甲区的貌类型为冲积扇。河流从山上流到山口位置,上游山区地形坡度大,水流速度快,流水搬运能力强,河流将上游泥沙带到出山口,而在出山口进入地形平坦区,坡降骤减,流速迅速减慢,水流搬运能力大大减弱,流水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形成从出口顶点向外辐射的扇形堆积体,称之为冲积扇。 (3)甲区位于华北平原西部,太行山山麓的斜铺平原上,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位于出山口的冲积扇平原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河流流经,水源丰富。 (4)由于黄河MN河段为地上河,流域面积小,很少有少支流汇入,几乎没有地下水补给,,而且沿途流经地区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河水下渗、和生产生活大量引水使流量减小。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对于图4,不正确的说法是?(?)
 A.等压线的气压值由大到小依次是P1、P2、P3 B.该图反映的地区是南半球 C.A处的风力大于B处 D.图中的风向大致是由高压吹向低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图为南美洲(局部)年平均气温分布状况;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R的气候特点是,终年 A.高温多雨 B.低温多雨 C.高温少雨 D.低温少雨
| 小题2:R、S的气温不同,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陆分布 B.大气环流 C.太阳辐射 D.洋流
|
小题3:某人在R处发现自己在太阳下的影子短得几乎看不见,则此刻
A.北京市为黑夜
B.长城站为极昼
C.S处炎热干燥
D.T处盛行东北风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和等值线的综合分析。
小题1:图示R位于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故形成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少雨。
小题2:图示R位于南美洲的西岸,受秘鲁寒流影响,而S地位于南美洲东岸,受巴西暖流影响,故导致两地的气温差异。
小题3:R地区的影子极短,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附近,为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且70°W附近为正午,则计算北京116°E约在子夜,故A项正确。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故终年没有极昼极夜现象,B错误;S地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C错误。T地为夏季盛行东南季风,D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当地面或物体表面温度在0℃以下时,空气中的水汽会在其表面凝结成白色结晶物质,称为霜。一般把入秋后最早出现的一次霜叫初霜,而入春后最末出现的一次霜叫终霜。一年中,终霜后至初霜前的这段时间叫无霜期。下面是两地无霜期等值线图(单位:日)。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 乙地比甲地无霜期长的原因是乙地
A.纬度比甲地低
B.气候海洋性比甲地强
C.海拔比甲地低
D.地势起伏比甲地大
小题2: 关于甲、乙两地主要作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冬小麦、棉花
B.乙地:水稻、甘蔗
C.甲地:春小麦、甜菜
D.乙地:谷子、咖啡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根据经纬度判断,甲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乙地位于欧洲西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读图可以看到,两地纬度相同,A错。乙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甲地是温带季风气相,乙地气候海洋性强,B对。两地都是平原为主的地形,海拔差异不大, C错。平原地区,地势起伏都不大,D错。
小题2:结合前面分析,甲地是温带季风气候,因纬度高,冬季寒冷,不能种植冬小麦,只适合种植春小麦。属于中温带,适合甜菜生长,不适合种植棉花,A错、C对。乙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不适合甘蔗、咖啡的生长,也不利于农作物成熟,B、D错。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某市某中学开展地理观测活动,下图中各点是a、b、c、d四小组以村庄M为基点的实测相对高度,单位为米。据此回答1—2题。

1、村庄所处的局部地形是
[? ]
A.山脊
B.山间盆地
C.鞍部
D.山顶
2、a、b、c、d四小组所在坡地中,坡度最陡的是
[? ]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1、C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