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阅读下列有关西藏地区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共19分)
材料一:拉萨河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南麓,西南流经拉萨市,后汇入雅鲁藏布江,拉萨河流域多属于高原季风气候地区,下游河谷开阔,是西藏的主要农业区,也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核心地带。
材料二:拉萨河流域图、近年来拉萨河下游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统计图?
材料三:拉萨水文站河流水文特征数值表
?材料四:正在兴建的青藏铁路向西延伸线—拉日铁路线路东起拉萨,顺雅鲁藏布江穿越近90千米的峡谷区,西至日喀则,拉日铁路项目建设积极借鉴青藏铁路建设的成功经验,认真做好环境生态保护工作,桥梁和隧道多成为工程的一大特点。
1.分析拉萨河径流量季节变化的特点及其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1年10月26日,拉萨河干流上被誉为“西藏三峡”的旁多水利枢纽工程截流成功,简析旁多水利枢纽建成后对下游区域的有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1998~2011年间,拉萨河下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幅度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导致其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条件,拉萨河河谷地区种植耐寒喜凉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作物,牲畜以耐高寒的___________和藏羊为主,属于高寒农牧业区。
5.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为拉萨河下游地区农业发展提出具体措施建议。(至少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简析拉日铁路工程“多桥梁和隧道”特点的地理原因及该铁路的建设意义(至少各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径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大,一般夏季流量较大,出现汛期,冬季小,出现结冰期(1分),夏季冰雪融水及雨水补给量较大
2、对于缓解藏中电网供需矛盾;保障流域防洪;供水以及改善下游农业灌溉条件;保护生态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草地;耕地扩大、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扩大;过度放牧导致草地退化
4、青稞油菜;牦牛
5、合理保护和利用现有土地资源;根据区域条件,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从市场需求出发,积极建立商品化的农牧业生产基地;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6、地质地形条件复杂;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绕避沿线的自然保护区等;密切西藏与内地的交流融合,促进西藏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促进西藏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图11,回答问题。

N为塔里木盆地的内陆湖,M为湖边的小绿洲,N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与M绿洲盐碱化最严重的季节是?
A.地下水夏季
B.冰雪融水春季
C.冰雪融水夏季
D.地下水秋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本题考查河流水的补给。根据题目所给信息,该地为非季风区域,河流主要补给为南部的昆仑山高山冰雪融水,流向下游,注入湖泊,M绿洲盐碱化最严重的季节应为该处地下水潜水面水位最高的时候,这时候地下水中所溶解的盐分最容易伴随水分的蒸发拉升进入地表。故C选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四地水系图,回答1~2题。

1、图中反映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形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四地中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1、B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山脉河流分布示意图”及“南方部分地区河川夏季平均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量百分比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中30°纬线中东部是我国哪个地形区?并说明其形成原因。(4分)
(2)描述右图中C地带夏季河流径流量占全年百分比的状况,并解释形成原因。(6分)
(3)A、B所在地区水能资源丰富,请说明原因。(4分)
(4)本地区有哪些我国跨区域资源调配的重大工程?(4分)
参考答案:
(1)长江中下游平原(2分)
长江携带的泥沙随着水流速度变缓沉积而成的冲积平原(流水堆积作用)。(2分)
(2)夏季径流量占全年的35%以下(比重较小);(2分)
7、8月份C地带受副高控制(2分),形成伏旱天气,盛行下沉气流降水量较少,河流水量较小。(2分)
(3)地处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地带,河流落差大,多峡谷;(2分)
降水充沛,河流水量丰富,故水能资源蕴藏丰富。(2分)
(4)南水北调(中线)、西电东送(中部通道)、西气东输(二线)(每个2分,共4分)
本题解析:
(1)读图,根据经纬度判断,左图中30°纬线中东部是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是长江携带的泥沙,随着水流速度变缓沉积而成的冲积平原。
(2)右图中C地带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份C地带受副高控制,形成伏旱天气,盛行下沉气流,降水量较少,河流水量较小。所以夏季径流量占全年的35%以下,比重较小。
(3)A、B所在地区地处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地带,河流落差大,多峡谷。受地形抬升影响,该地降水充沛,河流水量丰富,故水能资源蕴藏丰富。
(4)读图,根据省区轮廓判断,本区我国跨区域资源调配的重大工程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西电东送中部通道工程,西气东输二线工程。
考点:区域定位,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及成因,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大工程。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我国对水资源利用已经采取了的措施是
A.南水北调
B.修建水库
C.全民节约用水
D.冰川引水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我国已经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河流水利工程建设,改善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节约用水等措施,而没有实施冰川引水,D错误。
点评:知识性试题,简单题。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