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关于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 ? ? ? ? ?
A.人口迁移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
B.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利大于弊。对迁入地恰恰相反
C.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人口迁出能更好地保护农村自然环境
D.人口迁移会造成国家政局不稳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人作为消费者的角度,对于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来说,人口迁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并对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产生积极作用;对于迁入地来说,大量人口迁入必然会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人口移动对环境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人口移动所产生的动因与效应。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世界“人口爆炸”时代是指
A.农业文明时期
B.产业革命后
C.20世纪50年代后
D.21世纪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世界“人口爆炸”时代是指二战后(20世纪50年代后),发展中国家获得了独立。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我国历史上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因素
B.环境变化
C.战乱
D.政府组织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因素、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个人动机和需求等。目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我国历史上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的主要原因是战乱。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1.有关铙钹村近五年人口状况叙述正确的是2.2011年铙钹村人口就业情况表明该村
A.男女人口比例严重失衡
B.迁出人口大于迁入人口
C.人口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
D.人口增长类型为传统型
E.农业是主要经济来源
F.第三产业发展比重大
G.城市化水平为76%
H.工业是主导产业
 
	参考答案:1. C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由表格可知,2007、2008年男性比女性多10,2009年男女持平,后来女性比男性几个,故A错误;从迁出人口、迁入人口来看,机械增长为正数,说明迁出人口小于迁入人口,故B错误。从自然增长、机械增长的具体数字来看,主要是以机械增长为主,从出生率,死亡率来看,铙钹村人口增长幅度不大,后来还出现的负增长。故D错误,正确答案是C。
2.从“2011年铙钹村人口就业情况”图来看,公共服务占52%,这部分人主要从事第三产业;24%从事务农,比例小,剩下76%并不是全部分布在城市或是城市人口,故A、C错误,题中并没有提及工业。正确答案是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是人口问题。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按常住人口分布,人口数量排在前五位的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苏省。据此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提到的五个省中,属于中部地带的是2.下列特征符合如图所示W省情况的是3.材料提到的五个省中,目前省内边远地区产业集群效应比较典型的是如图中的4.K省向N省转移的主要产业是
1.材料提到的五个省中,属于中部地带的是2.下列特征符合如图所示W省情况的是3.材料提到的五个省中,目前省内边远地区产业集群效应比较典型的是如图中的4.K省向N省转移的主要产业是
①技术密集型产业?②资金密集型产业?③资源密集型产业?④劳动密集型产业5.产业转移对N省的有利影响是
①优化产业结构?②增加就业机会?③提高城市化水平?④改善生态环境
A.山东省
B.河南省
C.四川省
D.江苏省
E.与河南、江苏省相邻
F.亚热带常绿林广布
G.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H.水资源比较紧张
I.P省和K省
G.N省和W省
G省和H省
H省和N省
①②
②③
③④
①④
①②③
①②④
①③④
②③④
 
	参考答案:1. B
2. D
3. A
4. C
5. A
	本题解析:1.中部地带省份: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九个省份。
2.W省为河北省,与河南相邻;温带落叶阔叶林广布;位于华北平原,水资源比较紧张,水能资源相对缺乏。
3.省内边远地区产业集群效应比较典型是广东和江苏。他们先是承接海外的产业转移,然后在他们内部向省内边远地区产业集聚。
4.K省为江苏、N省为四川。江苏经济相对发达、四川经济相对落后,由江苏向四川转移的主要产业是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5.产业转移对四川省的有利影响是优化了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和提高城市化水平。不利方面是可能会对生态有一定的影响。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