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下图是某地区A、B两个城市发展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小题。
1.下列关于该地区A城从阶段I到阶段Ⅲ地理环境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2.下列关于阶段Ⅲ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减少
B.环境污染加剧
C.城区下游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D.城区年平均气温升高
E.相对阶段Ⅰ、Ⅱ,中心区人口密度较高
F.开始出现逆城市化
G.相对阶段Ⅰ、Ⅱ,中心区环境污染较轻
H.城市沿河流延伸
参考答案:1. C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从图中显示可知:阶段Ⅰ是城市发展的初期,人口主要集中于市中心附近很小的范围内,内部没有明显的功能分区;到了阶段Ⅱ,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密度最高值也不在市中心,而是出现在郊区,说明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到了阶段Ⅲ,两城市都沿河流方向扩展,最后连在一起,形成城市带,同时城市中心人口密度很小,可能形成中心商务区。在城市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污染加剧、城区年平均气温升高。A、B、C是正确的;城区下游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增大。错误的是C。
2.到了阶段Ⅲ,两城市都沿河流方向扩展,最后连在一起,形成城市带,同时城市中心人口密度很小,可能形成中心商务区。正确答案选D。
考点:主要考查了城市化进程。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城市化进程。
考点:城市化
结合实例,说明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通常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城市人口增加和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也是城市化的重要标志。
3.世界城市化进程:
以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为例:一般经历了三个阶段
(1)缓慢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低于30%,城镇人口增长缓慢,区域经济中第一产业占比重较大。
(2)加速发展阶段: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集聚,城市数量增加,用地规模拓展。在这个阶段,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
(3)成熟阶段:城市化水平超过70%,第三产业逐步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
4.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对比:
国家类型
所处阶段
起步时间
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速度
发达国家
大多处于后期阶段
早
高
缓慢
发展中国家
大部分处于初期和中期加速阶段
晚
低
快
5.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表现:
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也是环境变化最大的地区。由于部分地区城市发展不合理,出现了:①土地被占,耕地减少②地面下沉,水质恶化③环境污染④就业困难,秩序混乱⑤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等一系列问题。
(2)解决的措施:
在城市建设中,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污染;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周边自然景观相协调。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读图完成问题。
1.该图显示的是2.图中右侧的深井,所发挥的作用是
A.城市地表径流利用系统
B.城市污水利用系统
C.城市雨水利用系统
D.城市地下水利用系统
E.滴灌
F.漫灌
G.回灌地下水
H.抽取地下水
参考答案:1. C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该图显示的是城市雨水的利用系统,故C项正确。
2.直接根据图示,由竖井底部的箭头可以看出,其主要作用是回灌地下水
考点:本题组是以城市雨水利用为情境,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基本信息,并能结合选项内容比较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地球有悠久的过去,还有着漫长的未来。生物的出现和进化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人类的历史更是短暂的一瞬,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爱护动植物。阅读材料,回答1—2题。
1、原始鱼类出现在
[? ]
A.元古代
B.古生代中期
C.古生代后期
D.中生代中期
2、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
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B.三叶虫→鱼类→恐龙
C.元古代→古生代→太古代
D.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
参考答案:1、B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图是某城市交通道路分布图,回答。
1.图中最有可能成为商业区的是:2.若上题中该处出现的不是商业区,反而是古文物区其主要原因是:3.该市中心区的某工业企业要搬迁,在①②③④四地中最适合迁往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E.地租高低的影响
F.历史因素的影响
G.政治因素的影响
H.居民收入高低的影响
I.①
G.②
③
④
参考答案:1. A
2. B
3.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图中最有可能成为商业区的是①,因为①位于市中心,有较高的交通通达度,可以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
2.若图中①处不是商业区,而是古文物区,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历史因素的影响,城市的发展应该继承历史特色,保护文物古迹。
3.该市中心区的某工业企业要搬迁,最适合迁往的地点是④地,因为④地交通便利,便于原料、产品的运入运出,另外④地远离市区,这也可减轻对城区的污染。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布局及其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原因。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是主要的功能区,其形态、特征及位置具体如下表所示:
功能区
形态
特征
位置
商业区
占地面积小,呈团块状或条状
人员流量大,地价高,土地利用集约,是城市的核心区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
工业区
集聚成片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住宅区
占地面积大(40%~60%),是城市的最基本功能区,工业化后出现分化
建筑质量上出现高级与低级分化;位置上背向发展
高级住宅区
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
低级住宅区
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当日、地、月大致呈一线,且月球位于日、地之间时,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 (?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月相的变化和画图能力。此类试题建议画图分析,此时太阳照亮的月面和地球上能看到的月面部分正好相反,故判断此时应为新月。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