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二)
A.14小时20分钟 B.12小时 C.12小时40分钟 D.11小时40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综合分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如图所示为6月22日甲、乙、丙、丁四个地点昼夜长短比例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夜长),回答问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4: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
小题1:6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越往北昼越长,越往南昼越短;甲昼夜平分位于赤道;自转线速度最大。
小题2: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故丁位于北半球。
小题3:南半球昼短夜长,乙地出现极夜,纬度最高。
小题4:三个月后为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故与A相似。
本题难度:简单
3、填空题 春分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
参考答案: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为:自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你欲“追赶太阳”,并与太阳的高度保持不变,则必须:(?)
A.向东每小时跨经度30?
B.向西每小时跨经度30?
91eXaM.orgC.向东每小时跨经度15?
D.向西每小时跨经度15?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太阳东升西落主要是因为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现象,地球自西向东转,东边的时间早,所以追赶太阳应向西方,每小时跨过的经度为15°。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图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读图回答题。
1.下列时刻中,最有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2.该日
A.6时
B.9时
C.12时
D.14时
E.日落时刻甲地早于乙地
F.日落时刻甲地晚于乙地
G.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大于乙地
H.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小于乙地
参考答案:1. B
2. B
本题解析:1.由图中纬度和海陆分布可以看出该区域位于北半球大陆东岸,等温线的弯曲变化会受到太阳辐射和海陆分布的影响,图中三条等温线平直,说明海洋和陆地近地面气温基本没有差异,不可能是在海陆气温差异最大的6时(日出前后)和14时(午后),12时(正午)太阳辐射强烈,陆地升温比海洋快得多,会形成较大的海陆温度差异,等温线发生弯曲,一般在9时~10时,海陆温度差异最小,等温线较为平直,最有可能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B选项9时,故答案选B。本题考查气温日变化,主要考查考生读图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从纬度上看,该地为北半球,且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丙地(20°N)该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应为90°,即太阳垂直照射,甲地(21°N)和乙地(19°N)分别位于丙地南北两侧,与丙地纬度都是相差1°, 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应该相同(都是89°),可以排除C、D选项;该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越往北白昼越长,日落时间越往北越晚,所以日落时刻甲地晚于乙地,故答案选B。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主要考查考生读图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等值线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地球运动及其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