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图是我国主要商业中心分布图,影响我国商业中心城市分布的最主要区位条件是

A.交通便利
B.河流供水
C.政策支持
D.历史悠久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商业中心城市分布的最主要区位条件是交通便利。选择A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图为“2000—200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统计图”完成题。
1.上海市2005年外来常住人口总数最多地区是2.上海市从2000年到2005年间外来常住人口增长幅度最小的地区是
A.中心城区
B.东、北部郊区
C.西、南部郊区
D.不确定
E.西、南部郊区
F.中心城区
G.东、北部郊区
H.不确定
参考答案:1. C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由图“2000—200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统计图”可知:上海市2005年外来常住人口西、南部郊区人口柱状图最高 所以上海市2005年外来常住人口总数最多地区是西、南部郊区。
2.由图“2000—200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统计图”可知:上海市2000年到2005年间外来常住人口增长幅度中心城区为负增长。
考点:本题考查柱状图的判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学生只要掌握相关地理统计图的判读方法即可。图解各种统计图的特点与判读方法: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图表示某区域城市化的三个发展阶段。完成下面各题。
1.由甲到丙,导致城市周边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2.下图中阴影表示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下列说法正确叙述是

A.自然条件
B.市场因素
C.农业技术
D.交通运输
E.甲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农产品商品率高
F.乙地区牧场广阔,以牧羊为主
G.丙地区农场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H.丁地区土地广阔,灌溉水源充足
参考答案:1. B
2. C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由甲到丙,导致城市周边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市场因素。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本题考查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根据图示:甲为水稻种植业,商品率低;乙为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牧牛为主;丙为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生产规模大;丁为澳大利亚混合农业,位于大分水岭的西侧,灌溉水源缺乏。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读下图“美国东部城市分布”,影响美国东部城市早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海运
B.矿产
C.河流
D.气候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读图,根据图中河流和城市分布特点可知,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水运的起屹点,所以影响美国东部城市早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河流,C对。城市并没没分布在沿海,说明城市早期形成时,不是依靠海运,A错。图中信息不能反映出矿产、气候因素的影响,B、D错。
考点:城市的区位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某国1970——1976年人口变化表。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国2.该国城市化3.大都市中心区人口外迁的主要原因
A.人口再生产类型为“高——低——高”
B.出现了全国城市总人口减少的现象
C.大都市中心城区人口迁出比例为—3.5%
D.人口迁移现象为大都市向中小城市分散
E.处于起步阶段
F.快速发展阶段
G.处于反城市化阶段
H.出现了城市郊区化现象
I.市区地价高,商业中心迁移
G.郊区生活更便利
市区社会不安定,就业难
郊区交通更便捷
参考答案:1. D
2. D
3.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该国1970——1976年20多年来总人口增长5%,人口增长速度较慢,所以人口再生产类型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A选项错误;表格中大于100万中心城市和大都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而小于100万中心城市和大都市郊区、卫星城镇人口增多,且增长迅速,所以全国城市总人口数量增多,B选项错误;大都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为—3.5%,不表示人口迁出比例为—3.5%,C选项错误;大于100万中心城市和大都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而小于100万中心城市和大都市郊区、卫星城镇人口增多,且增长迅速,说明人口迁移现象为大都市向中小城市分散。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根据大于100万中心城市和大都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而小于100万中心城市和大都市郊区、卫星城镇人口增多,且增长迅速,说明城市发展出现了城市郊区化现象,处于城市化的成熟阶段,还未处于逆城市化阶段。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3.大都市中心区人口外迁的主要原因是市中心的环境质量下降,环境恶化,社会不安定,就业难;郊区的基础设施完善;城郊联系的更为便捷。中心区生活更便利,交通更便捷。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与郊区城市化。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