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16分)阅读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喀什是我国最西端的一座城市,也是我国第六个经济特区,“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与周边经济互补性强,是祖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
材料二 新疆区域简图(左图)和喀什、伊宁气温与降水量图(右图)。

(1)图中所示地区近几年来采取“公司+科技+农户”运作模式,以棉花产业化为发展方向,棉花生产发展迅速,已经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试分析引起该地区近几年来棉花生产发展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6分)
(2)据图判断伊宁与喀什两地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10分)
参考答案:
(1)发展农业技术:采用滴灌技术,培育优良品种。国家政策支持。发展交通、开拓市场。
(2)吐鲁番年降水量比伊宁少,气温年较差比伊宁大。原因:伊宁处于向西敞开的山地河谷中,(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带来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吐鲁番深居内陆盆地,降水稀少。两地纬度较高,冬季均较寒冷;伊宁海拔较高,夏季气温较低;而吐鲁番地势低洼,地形封闭(不易散热),夏季炎热。
本题解析:
(1)农业区位的分析,我们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要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据图可知:该地夏季气温高,热量充足,利于棉花生长。年降水量小,晴天多,夏季白昼时间长,光照强,有利于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夜晚气温低,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该地沙性土壤适宜棉花根系的生长。有高山冰雪融水提供灌溉水源;除此以外该地经济水平低,劳动力充足,价格低,生产成本低;是我国的商品棉基地,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棉花种植的科技投入加大,产业化经营推动棉花种植。交通条件改善,便于棉花外运,市场广阔。
(2)伊宁处于向西敞开的山地河谷中,(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带来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吐鲁番位深居内陆盆地,降水稀少,因此吐鲁番年降水量比伊宁少;两地纬度较高,冬季均较寒冷;伊宁海拔较高,夏季气温较低;而吐鲁番地势低洼,地形封闭(不易散热),夏季炎热,所以气温年较差比伊宁大。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中a为等温线,b为锋线(锋面与地面交线)。虚线范围内为雨区且b向偏北方向移动,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示地区所在的半球(南、北)及锋面b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北半球暖锋
B.北半球冷锋
C.南半球暖锋
D.南半球冷锋
2、当前,有关甲、乙两处气温日较差较大的地点及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受单一的暖气团控制
B.乙;受单一的冷气团控制
C.甲;受单一的冷气团控制
D.乙;受单一的暖气团控制
参考答案:1、D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发达,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分)

(1)石羊河总体流向为?,从内、外流河类型看,该河为?。判断理由是:??。(4分)
(2)该河流中下游地区气候类型是?。目前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2分)。
(3)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6分)
参考答案:(1)由南向北(西南向东北)?内流河?该河下游消失于沙漠中,没有入海口。(4分)
(2)温带荒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土地荒漠化。(2分)
(3)农业生产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还牧;合理利用水资源:改良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协调流域上中下游水资源的分配、兴修水
利工程
调节水资源;种植耐旱、耐碱的农作物品种;保护现有植被,植树种草;(6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下图海港城市基隆年降水量在3200毫米以上,年降水日数为214天,素有中国“雨港”之称。

根据图文资料,分别简述基隆冬、夏半年都多雨的原因。
参考答案:
冬半年:水汽充足;盛行东北风,因山地抬升,故多(地形)雨。
夏半年:气温高,(受地形影响)盛行上升气流,故多(对流)雨。
本题解析:此题不难,根据提示“分别简述基隆冬、夏半年都多雨的原因”,抓住“分别”、“冬、夏半年”,冬半年,盛行东北风,因山地抬升,故多地形雨,夏半年,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故多对流雨。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图中信息,说出A、B两条山脉特征的差异。(2分)
分析图中C处海域及其附近陆地多阴雨天气的自然原因。(2分)
图中D所在的国家东部自南向北有注入北冰洋的三条大河,试分析者三条河流下游农业不发达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A山脉为东北—西南走向,B山脉大致为东西走向;A山脉地势较低缓,B山脉地势高峻;A山脉形成年代较早,久经外力侵蚀,B山脉形成年代较晚,外力作用的影响较小)
(2)地处寒流与暖流的交汇处,暖流带来的水汽,遇寒流降温形成大雾.阴雨天气;西风气流水汽含量较多;锋面.气旋活动频繁。(每点2分,本小题共6分)
(3)纬度高,气温低,热量不足;光照较弱,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冻土.沼泽广布,不利于农耕。
本题解析:
(1)读图,A山脉是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为东北—西南走向,B山脉是阿尔卑斯山脉,大致为东西走向。A山脉地势较低缓,B山脉地势高峻。A山脉形成年代较早,久经外力侵蚀,B山脉形成年代较晚,外力作用的影响较小。
(2)C处是北海,地处寒流(北冰洋南下冷海水)与暖流(北大西洋暖流)的交汇处,暖流带来的水汽,遇寒流降温形成大雾.阴雨天气。西风气流水汽含量较多,锋面、气旋活动频繁。
(3)D是俄罗斯,注入北冰洋的三条大河下游地区纬度高,气温低,热量不足。光照较弱,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东部注入北冰洋的三条大河多凌汛现象,冻土、沼泽广布,不利于农耕。
考点: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差异及成因,区域气候特征及成因,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