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
1.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主要原因可能是2.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A.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华北地区土地盐碱化面积扩大
E.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F.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载畜量
G.在农牧交错地带,逐步推进退耕还草
H.在干旱地区禁止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参考答案:1. A
2. C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土地荒漠化的成因。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主要原因是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本题考查荒漠化的防治。荒漠化的防治的关键是恢复地表植被,在农牧交错地带,逐步推进退耕还草。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高原与它们各自的地形特点的连线组合,正确的是 (? )
A.青藏高原—雪峰连绵
B.内蒙古高原—地面崎岖
C.云贵高原—地势平坦
D.黄土高原—平坦开阔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主要地形区。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云贵高原—地形崎岖;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千沟万壑;故选A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A.河网密布,地形平坦
B.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C.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D.草原广布,一望无际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环境。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特征:北、东、西三面为山地,中部平原,黑土肥沃,故C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缅甸翡翠主产区分布示意图(下左图)。
材料二:缅甸的翡翠是岩浆岩在高压条件下经变质而形成。清代,主要是人工在旱季采集河床上的翡翠石料(也称水石,如下右图),现在则使用大型机械采掘。80%以上的翡翠原料出口中国并被加工、销售。最近,缅甸准备将翡翠加工成成品后再出口。

(1)根据资料并结合所学推测乌龙河“水石”的形成过程。(8分)
(2)试说明使用大型机械采集“水石”对经济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影响。(8分)
(3)阐述缅甸限制翡翠石料出口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岩浆侵入形成岩浆岩(2分);后经高压作用形成变质岩(2分);再经地壳运动,地壳抬升(2分);被外力侵蚀、搬运、堆积而形成(2分)
(2)对经济:利于提高采集速度(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发展(2分);(水石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机械采集会加快资源枯竭速度(2分)
对生态:机械采集会使河床及两岸山体受到破坏,滑坡、泥石流多发(2分);植被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破坏生态环境(2分)
(3)保护非可再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6分)
本题解析:
(1)乌龙河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形成岩浆岩。后经高压作用形成变质岩,再经地壳运动,地壳抬升,被外力侵蚀、搬运、堆积而形成。
(2)使用大型机械采集“水石”有利于提高采集速度,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水石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机械采集会加快资源枯竭速度,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机械采集会使河床及两岸山体受到破坏,缺少植被保护,滑坡、泥石流多发。可能导致植被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破坏生态环境。
(3)限制翡翠石料出口,可以保护非可再生资源,减少资源的开采,保护生态环境。将石料加工后再出口,能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该图,回答问题。(15分)

(1)说出图中祁连山的地理意义。(4分)
(2)根据图中信息,说出兰州的区位特点。(2分)
(3)甲、乙两地都为我国著名灌溉农业区,决定其农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________。试比较该主导区位因素的不同点。(3分)
(4)金昌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中心,分析该中心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3分)
(5)分析图中甲地南部高原部分地区为内流区的原因。(3分)
参考答案:(1)甘肃省与青海省的分界线;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青藏高原与内蒙古高原(或河西走廊与柴达木盆地)的分界线;高寒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界线。(4分)
(2)位于河流沿岸地区;位于多条铁路干线的交会处。(2分) (3)水源 甲地的灌溉水源主要来自黄河水,乙地的灌溉水源主要来自山地的冰雪融水。(3分)
(4)靠近有色金属资源(镍矿)产地;靠近能源产地(水电、煤炭、天然气等);靠近铁路线,交通运输便利等。(3分)
(5) 地处鄂尔多斯高原,夏季风难以到达,降水少,蒸发强;多沙质土,雨水下渗多;内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3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1)祁连山的地理分界意义可从气候、地势、地形区、区域划分和省区分布等方面分析。(2)城市的区位特征可从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和河流)和社会经济因素(矿产资源、交通、政治和工农业基础等)方面分析,注意结合当地的实际。(3)图示甲表示河套平原、而乙位于河西走廊,都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故影响农业的主导因素为水源。河套平原的水源主要来自黄河;而河西走廊的水源主要来自高三冰川融水。(4)影响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区位因素可从自然因素(矿产资源和水源)和社会经济条件(能源、交通、市场)等因素分析。(5)甲地南部为鄂尔多斯高原,成为内流区的主要原因从地形角度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