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水的运动》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二)
A.补充城市地下水 B.减缓城市内涝 C.缓解城市缺水 D.提升居住环境质量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所示雨水通过集水槽、集水管进入蓄水池,不能形成地表径流 ,所以直接影响到了水循环的环节是地表径流,地表径流通过下渗影响地下径流,该雨水处理方式对蒸发环节影响很小;水汽输送是降水前的环节,故选项B正确。
【小题2】北京市地处我国北方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相对较少,人口多,经济发达,水资源短缺,该种雨水处理方式,最突出的效益是缓解城市缺水问题;收集雨水后较少了地下水的补给量,可以减少对地下水的消费量;收集雨水目的是节约水资源,不是减缓城市内涝,与提升居住环境质量关系不大,故选项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为某观测站某年8月1日至3日雨量及河流水文过程线图。读图,回答小题。
小题1:该河段易出现险情的时间为? ( )。
A.8月1日6时至12时
B.8月1日9时至8月2日18时
C.8月2日6时和8月3日3时
D.雨停后15小时至36小时
小题2:未来在相同降雨状态下,如果图中水文过程线( )。
A.洪峰水位升高,可能是由于上游大量退耕还湖
B.洪峰水位降低,可能是由于下游修建大型水库
C.洪峰点向右偏移,可能是由于上游植被恢复较好
D.洪峰点向左偏移,可能是由于下游开挖泄洪通道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河水超过流量警戒水位就易出现险情,图中显示8月1日15时左右雨停,8月2日6时至3日3时流量超过警戒水位。
小题2:若洪峰点向右偏移,说明洪峰出现的时间滞后,则反映地表径流汇入河流速度变慢,可能是上游植被恢复较好的结果(植被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洪峰水位升高反映上游调节作用减弱,可能与围湖造田有关;洪峰水位降低说明上游的调节作用增强,可能是上游修建了水库。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面左图为一张长12米、宽4米的大网,网的下方有水槽可以把网上流下的水引向一个蓄水池。右图为南美洲部分国家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左图中人们利用此设施收集的水资源是
A.生物水
B.冰川融水
C.雾气
D.雨水
小题2:关于右上图中四地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沿海位于寒暖流交汇处,形成世界著名渔场
B.②地自然景观和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以水分变化为基础
C.③地深受西风影响,全年温和湿润
D.④地受沿岸洋流影响增温增湿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从题干中的信息“一张长12米、宽4米的大网,网的下方有水槽可以把网上流下的水引向一个蓄水池”看,人们利用此设施收集的水资源是雾气。主要是该区域位于低纬度地区,蒸发较旺盛,再加之沿岸有寒流流经,降温,水汽凝结,多雾。
小题2:①地沿海处于离岸风区,盛行上升流,将充足的饵料带到表层,形成世界著名渔场,A错。②地位于安第斯山区,自然景观和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以水热状况的变化为基础,B错。③地位于大陆内部,没有深受西风影响,全年干燥,为温带大陆性气候,C错。④地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的西部,受沿岸暖流影响,增温增湿,D对。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能够使陆地上的淡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的是( )
A.海上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D.生物循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海陆间循环通过海洋水汽蒸发、水汽输送、降水等环节使陆地淡水资源得到不断的更新和补充。
考点:本题考查水循环。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即可得出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关于水循环地理意义的正确叙述是(? )
A.使陆地水资源不断更新
B.使水呈三态变化
C.加速了冰川的融化
D.使海平面上升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水循环实现了四大圈层的有机联系,促进了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运动和能量传输得以转化;进影响着全球气候,塑造者地表形态。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维持全球水量平衡;②使全球各种水体不断更新;③使地表各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转移和能量交换;④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⑤塑造着地表形态。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大气运动》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