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二) 
 A.甲、乙两山脉都处于板块碰撞地带 B.甲山脉西坡降水量大于东坡,乙山脉东坡降水量大于西坡 C.甲、乙两山脉的西侧都有地中海气候分布 D.甲、乙两山脉以东的河流汛期均出现在5~10月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及山脉的走向判断:甲山脉是南美洲西部的安第斯山脉,乙是美国东部的阿巴拉契亚山脉。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山脉分布图考查山脉的名称,试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识记山脉的空间位置。
小题2:试题分析:乙山脉处在板块的内部;乙山脉的位于大陆内部,没有地中海气候分布;甲山脉的东侧在5~10月是冬半年,降水少,是河流的枯水期;但是甲山脉的西坡是迎风坡,东坡是背风坡,所以降水西坡多于东坡,而乙山脉的东坡是迎风坡,西坡是背风坡,所以降水东坡多于西坡。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板块的边界及山脉两侧的降水,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识记板块的边界位置,理解山脉两侧降水的成因。
小题3:试题分析:①地所在的国家是阿根廷,②地所在的国家是美国,所以②地所在的国家的最大城市纽约不是政治中心;美国是发达国家,农业的专业化水平很高;①地所在的国家阿根廷的畜牧业以出口牛肉著名。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主要美国和阿根廷。试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根据图示判断国家,并掌握两国的主要地理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印度和蒙古分别位于
A 南亚和东亚? B?西亚和东亚? C?南亚和北亚? D?中亚和东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按地理方位,将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西亚、南亚、北亚和中亚六个地区。印度属于南亚地区,蒙古属于东亚地区。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面关于拉丁美洲经济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拉丁美洲各国单一产品的经济状况没有什么大变化
B.拉丁美洲各国中,巴西、阿根廷的民族工业发展较快
C.南美洲各国经济发展都较快,工业是各国的主要经济部门
D.许多国家实行国有化运动,不再利用外国资本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二战后,拉美的经济发展迅速,正逐渐向多样化发展,A错误。拉丁美国各国经济发展的差距较大,C错误;拉丁美国的经济发展也积极引进外资,D错误。巴西和阿根廷是拉丁美国经济发展较迅速的国家。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10分)读下面两图(图13、14),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13中A为(?)平原。(1分)
(2)比较图13、14两图所示区域的气候差异。(2分)
(3)图13中A平原的河流和图14中所示河段都是洪涝多发之地,分析两区域洪涝多发的原因。(4分)
(4)简述治理图14中河段洪涝灾害应采取的措施。(3分)
参考答案:
(1)华北平原
(2)气温:图13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图14冬暖夏热,气温年较差小。全年平均气温高.
降水:图13降水季节变化大,多春旱.降水总量少.图14降水季节变化小.多梅雨和伏旱,降水总量大。
(3)自然: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导致河流水位急刷上涨;季风气候不稳定,有的年份降水偏多,加剧洪涝.
地形:都位于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流流速缓慢,易发生洪灾.?
水文:圈13中的河流支流众多,同时进入干流,导致河流水位急剧上涨.图14中的河流为公支流多,而且河道弯曲,水流不畅,更易发生洪涝灾害.
由于中上游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流含沙量大,泥沙易淤积,导致水流不畅.
图13中的河流无良好的入海河道;图14中的河流中下游无良好的蓄洪滑洪场所。
人为:破坏植被(……)?围湖造田
(4) 中上游退耕还林,植树造林;退田还湖:裁弯取直,疏通河道:加固堤防:修建水库、大坝。建立预警机制;加强洪泛区的管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比较。
(1)根据A地的经纬度位置和河流特征,判断A位于华北平原。
(2)图13为温带季风气候,图14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两地的气候差异主要从气温、降水特征分析。
(3)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从自然原因:气候、地形、河流特征;人为原因:围湖造田、上游植被破坏等方面分析。
(4)洪涝灾害的治理从气象措施、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等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巴西人口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
(2)热带雨林有什么全球环境效应? 
①?;
②?;
③?。
(3)当前造成亚马孙雨林毁坏的直接原因
?,
?,
?等。
(4)巴西北部为什么人口很少?
?;?(2分)。
参考答案:(1)赤道附近
(2) ①、调节全球碳氧平衡的作用称为地球之肺;?②、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称为蓄水海绵;?③、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3)直接原因:①过度的迁移农业;商业性伐木;②采矿、修路、城镇建设;?③开辟大型农场和牧场。
⑷北部是茂密的雨林,开发历史较晚;北部是湿热的亚马孙平原,不适合人类居住。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热带雨林的位置。在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2)雨林全球环境影响从碳氧平衡、水循环、水平衡、生物等方面分析。(3)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从开发、修路等方面分析。(4)从适合人口居住的环境特征分析赤道地区不适合居住的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人口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