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八)
确的是A.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 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 C.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变化小 D.丁区域热量充足,降水丰富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读图,回答问题
关于图示国家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矿产资源不能自给,需要大量进口
B.轻重工业并重,都较发达
C.农产品出口量大
D.交通运输以铁路为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主要的国家。图示该国家的人口和科技力量主要分布于西部地区,但其国土面积和水资源主要分布东部地区,判断为俄罗斯;其矿产资源丰富;工业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发展水平较低;由于纬度高,气候寒冷,故农业生产不稳定;由于东西跨度大,而河流主要呈南北走向,故交通运输主要以铁路为主,故选D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该图为某大陆沿28°S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问题。
图中①地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
A.自给自足
B.农产品商品率高
C.刀耕火种
D.劳动密集型农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根据图示的地形剖面图分析,该地区为大牧场放牧业地区,故商品率高。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图中的甲、乙、丙三幅图,回答问题。
小题1:丙图中的点,能正确反映甲、乙两地区降水特征的依次是:
A.②③
B.④②
C.③④
D.④①
小题2:关于甲、乙两国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发达国家,旅游业发达
B.乙国工业基础雄厚,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畜产品及资本和技术
C.甲国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
D.乙国农业地域类型是季风水田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和资料综合分析能力。
小题1: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分析,甲位于30°--40°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故与④符合,乙图位于西欧,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终年温和湿润,为②符合。
小题2:结合两国的经纬度位置判断,甲国为智利,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而乙国为荷兰,属于发达国家,农业生产乳畜业为主,故选B项。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共14分)
图甲显示2009年世界各国的年伐林率,图乙为X地区某块农用土地的有机物、氮及钾的含量。
小题1:2009年伐林率高(逾0.6%)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洲、?洲及?洲经济发展程度较?(高、低)的国家。上述地区森林被毁的根本原因是?
?。
小题2:图甲中X地位于?河流域,这里有世界最大的?林分布地区,当地采用迁移农业方式耕作,根据图乙简要分析土地被开发和焚烧后,土壤中的有机物、氮和钾含量的变化情况,并解释原因。
变化:?
原因:?
小题3:近年来我国人工造林成效显著,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全国森林覆盖率由18.21%提高到20.36%,森林面积净增约?万K㎡,这对我国生态环境改善有重要作用,如:防风固沙,就此请再具体列举三点:?、?
和?。
参考答案:
小题1: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低
人口的增长和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
小题2:亚马孙?热带雨林
变化:土地被开发和焚烧后,土壤中的有机物、氮和钾含量呈下降趋势。
原因:开荒耕作后,农作物耗费了土壤中的氮、钾元素;
森林破坏后,水土流失加剧,养分流失严重。
小题3:20.64?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等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甲判断伐林率高(逾0.6%)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上述地区森林被毁的根本原因是人口的增长和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
小题2:X位于南美洲赤道附近,为亚马孙河流域,这里有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地区。根据图乙,土地被开发和焚烧后,土壤中的有机物、氮和钾含量的变化情况是土壤中的有机物、氮和钾含量呈下降趋势。原因为:开荒耕作后,农作物耗费了土壤中的氮、钾元素;
森林破坏后,水土流失加剧,养分流失严重。
小题3:根据中国的国土面积计算增加的林地面积。全国森林覆盖率由18.21%提高到20.36%,森林面积净增约20.64万K㎡,这对我国生态环境改善有重要作用,如:防风固沙,就此请再具体列举三点: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和保持水土等。
点评:绿色植物的作用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吸烟滞尘,消除噪声,净化空气等。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人口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