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四)
A.流水堆积作用 B.风力堆积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据此回答下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范围。北:53°N,漠河以北黑龙江之航道中心线; 南:曾母暗河,4°N; 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汇合处135°E,48°N附近;?西:帕米尔高原(73°E,39°N)附近;北温带的范围23.5°N---66.5°N;故选B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中阴影地带是我国某两种地理事物转变、交错分布的一个地带。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图示区域是黄河流域,位于第二阶梯,甲所在省东边是第二、三阶梯分界线—太行山脉,阴影不是阶梯过渡带,B错。图示阴影带主要位于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不是平原、高原的分界,C错。图示阴影带有黄河流经,属于外流区域,D错。阴影地带东部降水较多,西部降水较少,是我 国的半湿润、半干旱的过渡地带,A对。
小题2:读图,图中甲地区位于半湿润地区,降水较多,土质疏松,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A错。图中甲所在省是山西,围绕能源开发构建了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B对。图中乙处位于半干旱区,主要限制因素是水源不足,C错。乙处是宁夏平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盐碱化。水土流失是主要原因是过度农垦,夏季多暴雨,D错。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我国政府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主要是为了
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
B.统筹经济发展,协调地区差异
C.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交流
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考查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为了统筹经济发展,协调地区差异,实现东西部两翼齐飞,所以我们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来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结合下面四则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示意图
材料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取水,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全长1 241千米建设全立交、全程砌引水渠道,穿越沿线各水系,每年将145亿立方米的水送到华北平原和黄淮地区,最后到达天津、北京。
材料三?为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于2007年10月11日启动。根据该工程的总体安排,2010年将在库区及上游水土流失严重的25个县实施水土保持工程。
材料四?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共经过哪几个省级行政单位(简称)?与东线相比,中线方案建设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2)当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的三个省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除陕西省外,另外两个是指?(?)
A.湖北、河南
B.河北、北京
C.河南、河北
D.湖北、安徽
(3)试分析中线方案的实施,对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有哪些积极影响?
(4)结合材料四,分析如何解决调需之间的季节差异?
(5)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中,为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水资源,还必须同时采取哪些措施?
参考答案:(1)鄂、豫、冀、京、津。(2分)
优势:①中线基本可自流供水,运营成本低;②管道输水,沿线不易受污染;?③水源?地水量充足,水质好。(3分)
(2)A?(2分)
(3)①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可提高汉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能力;②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和“引江济汉”工程可使汉江下游枯水期流量加大,有利于保护汉江中下游地区的水环境;③带动沿线地区的绿化、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的发展,改善沿线地区生态环境和居民饮水质量;④该工程的兴建可拉动建材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调水区、沿线区和受水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任意三点给3分,课酌情给分)
(4)可用三峡、丹江口等水库在丰水期把水蓄积起来,然后调水。(2分)
(5)①节约用水;②防治水污染;③保护生态环境。(3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南水北调工程。第一题注意引水工程所经过的城市名称;仔细从图例和材料中获取信息作答。第二题在图中观察中线调水工程的上游地区,不难得出结论。第三题应注意从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2个方面来作答。第四题仔细审题,注意“季节差异”。第五题应注意针对“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作答。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生产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