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自古至今,人口移动都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2010年我国跨经济地带流动人口引起的资金分配格局(注:“+”表示流入,“-”表示流出)
经济地带
| 净流入(出)人口/万人
| 流入(出)资金/亿元
|
东部经济地带
| +4128
| -4305.87
|
中部经济地带
| -2804
| +2924.82
|
西部经济地带
| -1324
| +1381.05
|
材料二 2010年我国部分省区流动人口引起的资金分配格局(注:“+”表示流入,“-”表示流出)
省区
| 净流入(出)人口/万人
| 流入(出)资金/亿元
| ①
| -870
| +907.49
| ②
| +1560
| -1627.22
| ?
?
|
?

(1)结合材料一,说明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2分)
(2)结合材料二,导致人口在①、②省区之间流动的主要原因是?。(2分)
(3)分析我国人口流动对①省区产生的影响。(8分)
参考答案:
(1)由中、西部经济地带流向东部经济地带(2分)
(2)①省经济较落后(2分)
(3)有利影响:①环境当地的人地矛盾,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②缓解了就业压力③增加了经济收入④加强了对外联系和交流(4选3,每点2分,共6分)
不利影响:可能会造成当地人才和劳动力的流失(2分)
本题解析:
(1)由材料一中净流入(出)人口/万人可以判断,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由中、西部经济地带流向东部经济地带。
(2)①为四川省,②为广东省,社会经济差异是造成流动的主要原因。
(3)我国人口流动对四川省区产生的影响可以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考虑。
有利影响:①环境当地的人地矛盾,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②缓解了就业压力③增加了经济收入④加强了对外联系和交流。不利影响:可能会造成当地人才和劳动力的流失。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我国人口流动的方向、原因及带来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人口流动的主要特征是
[? ]
A、早出晚归
B、逐水而迁
C、季节性迁移
D、安土重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根据表中数据和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回答问题。(7分)

?
| 自然增长率(%)
| 总增长率(%)
|
北京市
| -0.015
| 5.292
|
河南省
| 0.564
| 0.562
|
2011年北京市和河南省人口变动
(1)(2分)北京市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________,最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分)河南省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_______,其人口数量的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分)北京市的人口总量变化趋势为________,影响人口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分)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表明,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高 外来人口增加? (2)低 人口迁出 (3)增长 经济因素?
(4)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和集中
本题解析:(1)直接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北京市的人口总增长率高于自然增长率,根据人口总增长率受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的影响分析,可能是由于人口迁入影响。(2)同理分析,河南省的总增长率低于自然增长率,可判断为人口迁出。(3)人口总增长率为正数,反映总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主要是由于人口迁入,而经济因素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4)从城乡结构看,目前我国的人口迁出主要为乡村,而迁入主要为城市,即反映人口由乡村向城市迁移。
点评:本题难度低,适宜高一基础性测试。掌握影响人口总数变化的两方面原因是解题的关键,并能结合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影响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
[? ]
A.自然因素
B.交通和通信因素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所永2000年中国人口流动特征是
①上海和江苏迁入人口之和与四川迁出人口大致相等
②农村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比重约为22%
③图中人口迁出的6个省份均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
④图中人口迁入的6个省份均位于东部经济地带
A.①②?B.②③?C.①④? D.②④
6.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对迁入区的影响是
①高城市化水平?②改善环境质量?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④增加交通压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参考答案:
5.C
6.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