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自然灾害与防治》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八)
2017-11-10 17:26:4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据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示地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在春季的主要有 ①干旱?②台风?③凌汛?④泥石流?⑤寒潮 A.①②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 小题2:关于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河段河流水与地下水是互相补给的关系 B.图中古冲积扇分布区土壤比较贫瘠 C.塑造该地貌形态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作用
 D.夏半年该区有梅雨与伏旱现象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图示地区位于黄河的下游地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在春季的主要有干旱、凌汛和寒潮; 小题2:该河段是河流水补给地下水,由于河床高于两岸,不是互相补给的关系,图中古冲积扇分布区土壤比较肥沃,塑造该地貌形态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作用, 夏半年梅雨与伏旱现象是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2009年9月29日,萨摩亚地区(西11区)当地时间6时48分发生了里氏8.0级强烈地震,震中在15.5°S,172.2°W,震源深度约为33千米。10月9日,临近的岛国瓦努阿图(东11区)接连发生了3次7级以上强烈地震。读图和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1.萨摩亚地震发生时,瓦努阿图的区时为2.根据震源深度推断萨摩亚群岛地震发生在 A.9月28日8时48分 B.9月29曰4时48分 C.9月29日8时48分 D.9月30日4时48分 E.莫霍面附近 F.岩石圈内 G.地壳深处 H.软流层内
参考答案:1. D 2. B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区时的计算。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所求时区的区时=已知时区的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萨摩亚地区(西11区)当地时间6时48分,努阿图(东11区)比西11区早22个小时,所以为9月30日4时48分。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根据震源深度约为33千米,超过了地壳的平均厚度,该处为大洋,地壳较薄,所以在岩石圈内。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图7中“4”、“5”所示区域分别表示某日我国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和用电严重紧缺区,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现象最有可能发生的季节是2.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和用电严重紧缺区, 天气分别可能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E.沙尘暴、寒潮 F.暴雨、低温 G.干旱、台风 H.暴雨、高温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资料分析运用能力(我国的自然灾害)。 1.图示长三角地区严重紧张,主要发生于7、8月伏旱时;且图示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区、巫山附近及云贵高原,判断为因暴雨而导致的滑坡、泥石流。故选B项。 2.见上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宫城县以东海域发生里氏9级特大地震并引发海啸,福岛核电站受到严重影响并发生了泄漏。读图和表,回答下列问题。(本题10分)
 (1)日本境内火山、地震频发,主要是位于__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_板块交界处所致。 (2)此次强震的危害巨大,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选择填空) A. 震级高、震源深、破坏力大? B. 未能在震前发布预报和警报 C. 主震后余震频繁且等级较高? D. 强震及诱发灾害的共同影响 (3)从图中可以看出,日本的汽车工业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 表 日本主要产品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
 (4)根据表推测,受此次超强地震的影响,短期内国际市场最有可能出现的波动现象是____________。(选择填空) A. 含碘食盐、蔬菜价格上涨? B. 录像机、照相机等配件的价格上涨 C. 船舶、铁矿石的价格下跌? D. 汽车轮胎的原料——橡胶价格下跌 (5)研究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产生的辐射强度、影响范围、受灾人口分布、灾害损失大小之间的关系,可能采用的现代化技术手段为_________。(选择填空) ①数字地球? ②全球定位技术? ③地理信息技术? ④遥感技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黑色旅游”指人们到灾难、恐怖事件或悲剧等发生地旅游的一种现象。 (6)如果日本震后想开发“黑色旅游”,试说明其对地理环境及区域发展的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 (1)亚欧?太平洋(无先后次序) (2)D (3)太平洋沿岸 (4)B (5)C 以上每答对1处得1分 (6)增加经济收入(增加就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环境质量的改善;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答对一点得1分,总分不超过4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1)本题考查了板块构造学说的知识,六大板块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日本境内火山、地震频发,主要是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所致。 (2)本次地震引起海啸,导致核电站泄漏。所以强震及诱发灾害的共同影响,危害巨大。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3)根据图示:日本的汽车工业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 (4)本题考查日本的工业部分。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受此次超强地震的影响,短期内国际市场最有可能出现的波动现象是录像机、照相机等配件的价格上涨。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5)研究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产生的辐射强度、影响范围、受灾人口分布、灾害损失大小之间的关系,可能采用的现代化技术手段为全球定位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和遥感技术。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6)本题考查旅游业的作用。发展“黑色旅游”可以增加经济收入(增加就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环境质量的改善;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读下表,回答题。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自然灾害的统计 1.表中信息反映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①灾害的强度减小 ? ②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 ③灾害数量增加? ④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减小2.表中因灾死亡人数不断下降,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E.自然灾害出现的频率降低 F.减灾系统和防灾意识增强 G.人口数量减少 H.灾害强度减小
参考答案:1. B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直接根据表格信息可判断,灾害的数量在增加,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不断增加。 2.结合上题分析,灾害数量上升,经济损失增加,而人员死亡数量不断下降,反映了人们防灾减灾的成效,故选B项。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灾害和资源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结合表格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并能结合影响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的主要因素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