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试题《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押题版)(四)
①泥沙淤积 ②蒸发加强 ? ③围湖造田 ④降水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川气东送(下图)被列为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中国第五大工程,该工程西起四川普光气田,东至上海市。表1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表。据此回答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川气东送经过川、渝、鄂、皖、苏、沪,D项中说,经过高原和山地多,经过高原不对。
小题2:我国的能源资源以煤炭资源为主,约占60%--70%左右。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原煤、天然气的消费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故A、B错;在2000~2011年,原油消费比重逐渐下降,但消费总量不一定为下降趋势,故C错;发展低碳经济有助于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正确,故选D项。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另外本题还可考查川气东送的意义,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于四川来说,可以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对于沿线地区和上海来说,可以改善沿线城市大气环境;增加就业机会;改变能源消费结构;缓解能源紧张。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地面崎岖, 峰岭众多的高原是: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地形。我国四大高原中地势起伏最大,且受流水侵蚀严重而峰岭众多的是云贵高原。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读“某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a
图b
(1)该区域主要地形类型是什么?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2)结合图a,分析图b(等降水量图)中甲区域降水多的原因。
(3)图中铁路中段沿线是重要农业区,分析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
(4)P城产业结构组成中第三产业比重大,原因是什么?
(5)A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主要有哪些?
参考答案:(1)地形以高原为主。理由是等高线大多在1 000米以上,且起伏较小。
(2)暖湿气流在山地形成地形雨。
(3)夏季光热充足;日温差大;有灌溉水源;地势较平坦。
(4)P城有敦煌古城遗址,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达。
(5)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现有植被,营造防护林。
本题解析:从图a可知,等高线大多在1 000米以上,且起伏较小,因此地形上是高原。对照甲区域在图a的位置可知,这里是山地,多地形雨,因此降水稍多。图中铁路沿线是河西走廊,夏季光热充足,日温差大,有灌溉水源,地势较平坦,是西北地区主要的农业区。P城是敦煌,旅游业发达。A河流域是干旱地区,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水资源不足。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7分)读“1990年至2000年世界几种能源使用量年均增长图”和“我国部分地区风能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甲简述1990年至2000年世界能源的增长特点。(3分)
(2)结合图乙所示区域简述我国风能分布基本规律。(2分)
(3)与煤炭、石油相比,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的优势主要有哪些?(2分)
参考答案:(1)以风能、太阳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年均增长比例较大(1分),以石油、天然气为主的非可再生能源增长缓慢(1分),煤炭出现负增长(1分)。
(2)我国的风能分布大致北方地区多于南方地区(1分);东部沿海地区相对较多。(1分)
(3)风能、太阳能等为清洁能源,无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1分);为可再生能源,可以持续利用。(1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图的判读、分析、归纳能力和能源问题。(1)根据图甲柱状图的长短及变化方向即可回答。(2)中国风力资源丰富,其中可开发的风力资源量为2.5亿KW,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内蒙、甘肃及新疆一带,其有效风能密度大于200W/m2,具备大规模开发利用的条件。从风能的图例,即可做出分析判断。(3)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消耗量正在逐年增加,但中国的常规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存在枯竭的危机;而且由此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急需得到控制。因此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鼓励节能和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风能、太阳能都属于可再生能源,因无污染且可再生,从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题《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