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六)
A.正处梅雨季节 B.全省冰雪覆盖 C.盛行东南信风 D.各地昼变短,夜变长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①③是两种假设, ①线纬度是26.50 ,②线纬度是23.50,③线纬度是20.50),读图完成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由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①可知,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6.5°之间来回移动,说明此时的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为63.5°。
小题2:比较移动轨迹③和②可知,③所示的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较小,故北京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变小,在这种情况下,北京楼房影子在冬季时会缩短,故新建居民楼的楼间距应缩小。
点评:本题以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为背景考查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点。做题时学生需活学活用注意黄赤交角的变化引起的地球运动的相关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如图中的箭头指示太阳直射点位置,角α为21°,此刻北京时间为下午3时。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
(2)此时地球上出现极夜现象的纬度带是 。
(3)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为 ,北京(40°N)正午太阳高度为 ?。
(4)在图上画出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此线上太阳高度为 ,该线是晨线还是昏线??
参考答案:
(1)21°N 75°E
(2)69°S~90°S
(3)由(21°N,75°E)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71°
(4)过地心垂直于太阳光线? 0°? 晨线
本题解析:
(1)根据α为21°,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1°N,根据北京时间为15:00,判断地方时为12:00的经度75°E。所以直射点坐标为:(21°N,75°E)。
(2)太阳直射点位于21°N,所以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为69°,所以69°S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3)太阳直射点位于21°N,所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由21°N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H=90-(40°-21°)=71°。
(4)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昏线。过地心,垂直于太阳光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该线是晨线。
点评:极昼极夜区的描述要能够注意“及其”二字,晨昏线的判读可以采用地球的自转法,先判读地球自转的方向。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图是根据卫星在地球某地上空在D1和D2两个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拍摄的遥感图片所绘制的光照示意图,D1比D2约早20天。读图,完成问题。1.拍摄遥感图片时,北京时间是2.D2这一天,地球大致运行到公转轨道上①②③④点中的_______点附近。
3.下列地理现象可能在D1~D2时间段出现的是
A.10:00
B.21:00
C.22:00
D.9:00
E.①
F.②
G.③
H.④
I.纽约的昼长大于新德里昼长
G.悉尼正午旗杆的影长逐渐变短
伦敦日出方位越来越靠近南方
巴西利亚昼长和夜长之差越来越小
参考答案:1. C
2. D
3.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综合分析。
1.利用图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位于120°W,时间为6时,计算北京时间较120°W早16个小时,为22时;
2.图示D1位置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判断为冬至日,D2较D1晚20天,故判断为④位置。
3.D1位置为冬至日,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之后,则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昼长与夜长的差异变小。故D项正确。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读“6月某日,M、P两地的太阳高度角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两地方向的判断正确的是
A.M在P东北方向
B.M在P西北方向
C.M在P东南方向
D.M在P西南方向
小题2:关于图中M、P两地共同点的叙述,最有可能的是
A.区时相同
B.同在西半球
C.线速度相同
D.同在大陆西岸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
小题1:通过读图,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分析图的信息:①在6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故M在北半球,P在南半球(日出和日落太阳高度角为0);②太阳高度角最大时(当地地方时12时),故M和北京时区的中央经线同为120°E,而当北京时间为13时,P地13时,故P地的经度为130°E。综上选A。
小题2:根据上题的判断,M和P经度分别为120°E、130°E,排除A、B、C,由于M、P一北一南,最可能它们的纬度数相同,故线速度相同。选C。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区域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