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八)
①东北地区②西北地区③青藏地区?④西南地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据报道,江西省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土地裸露的“红色荒漠”,据此判断回答问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红色荒漠”现象和酸性红壤、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关系密切。江西丘陵多为有较薄红壤覆盖的石质山地,坡度大,降水多且集中,流水侵蚀强烈,表层土壤一旦被侵蚀掉,石质裸露,就会出现“红色荒漠”。
小题2:“红色荒漠”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是植被的破坏,而该地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自然植被为森林,故植被破坏主要体现为滥伐森林。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水土流失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结合课本相关内容学会知识迁移,难度一般。本题还可结合南方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设计试题。
本题难度:一般
4、多选题 热带雨林中土壤贫瘠的根本原因是
[? ]
A、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
B、高温多雨的气候,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强
C、植物生长速度快
D、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参考答案:A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新华网联合国2008年5月14日电: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杜鹰14日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第16届会议高级别部分部长会上发言,呼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荒漠化挑战。各方应切实履行各自的责任和义务,提高自身应对干旱、防治荒漠化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据此回答题。
小题1:结合材料判断下列有关荒漠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荒漠化是当今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B.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弱的国家之一
C.我国的荒漠化问题是刚刚开始出现的
D.世界荒漠化问题已基本得到治理
小题2:下列现象不属于荒漠化范畴的是:
A.沙质荒漠化
B.石质荒漠化
C.次生盐渍化
D.过度开垦化
小题3:关于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是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和潜在的自然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产物
B.是简单的荒漠扩张过程
C.气候因素,特别是降雨量的变化,影响荒漠化进程
D.荒漠化主要是由于自然因素形成的
小题4:材料中提到应对荒漠化,各国要提高自身应对干旱、防治荒漠化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②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切实履行好政府的职能
③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
④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A
小题4:C
本题解析:
小题1:荒漠化是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一种土地退化现象,是当今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小题2:荒漠化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荒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小题3:荒漠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和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小题4:本题考查荒漠化的治理措施。应对荒漠化,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切实履行好政府的职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
点评:本题以以某区域荒漠化现象为背景,考查荒漠化的成因及治理措施,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荒漠化的防治措施包括: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题《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