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中国21世纪议程》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任重而道远。据此回答问题。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必然选择,是因为( )
①庞大的人口压力
②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③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底子薄
④深刻的环境危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中国面临的严峻现实:①庞大的人口压力;②资源短缺令人担忧:人均少、资源利用率低、生产活动和消费方式不合理,用量增长过快③深刻的环境危机: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由城市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综合治理环境污染是长江中游地区的重要任务。
参考答案:错误
本题解析:治理长江中游的洪涝灾害是当地开发与治理的首要任务。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区域开发与治理应从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在建筑保温材料还没有普遍应用的时代,从大西洋沿岸往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民居的墙壁在厚度上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小题。
1.由英国南部至俄罗斯西部,传统民居墙壁逐渐变厚的主要原因是2.由英国南部至俄罗斯西部,自然带的变化所体现的规律是
A.温差逐渐变小
B.气候海洋性越来越强
C.太阳辐射逐渐减弱
D.气候的大陆性越来越强
E.由沿海向内陆的变化
F.由赤道向两极的变化
G.非地带性
H.垂直地带性
参考答案:1. D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从海陆位置分析可知,由英国南部至俄罗斯西部,逐渐由亚欧大陆西部沿海地区进入到大陆内部,英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从西向东,海洋性减弱,大陆性增强,气温年较差越来越大冬季气温越来越低,为了保暖导致传统民居墙壁逐渐变厚。选择D项。
2.从海陆位置分析可知,从英国到俄罗斯体现的是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选择A项。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及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点评:本题以从大西洋沿岸往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民居的墙壁厚度逐渐加厚为载体考查欧洲地区气候差异以及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难度较小。主要锻炼学生根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知识迁移能力。解答本题时可借鉴我国南北方墙壁厚度的变化。
【知识拓展】
地域分异规律:
?
成因
分布规律
分布
典例
图示
地带性分异规律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以热量为基础划分
大致沿纬线(东西)方向伸展,沿纬度变化的方向(南北)更替
在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表现明显
非洲沿20°E经线,南北方向自然带的变化;亚寒带针叶林的分布
?
3?
2
1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在一定的温度条件基础上,水分条件影响较大
大致沿经线(南北)方向伸展.沿经度变化的方向(东西)更替
?
中纬度地区表现明显
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由沿悔向内陆自然景观呈现为森林带一草原带一荒漠带
?
?
1
?
2
?
3
?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高山地区从
山麓到山顶
水热状况的
垂直变化
?
各自然带大致沿与等高线平行的方向(水平)伸展,沿垂直方向更替
?
中、低纬度的高山地区
?
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的垂直自然带
?
?
?
非地带性规律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
自然带的分布不呈带状
?
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显著的地区
南半球没有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的分布,沙漠中的绿洲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以人为本,合理布局生活垃圾收集点,并对垃圾分类回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读下图,回答1~2题。

1、四图中垃圾收集点布局方案较为合理的有
[?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2、小区按规划布局了垃圾分类回收箱,但使用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可能有
? ①环境保护意识较差
? ②生活垃圾数量庞大
? ③生活垃圾种类较多
? ④垃圾分类标准模糊
[?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参考答案:1、A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各自然条件中,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最为深刻的是
A.气候
B.地形
C.水文
D.植被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