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下列农业生产模式不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
[? ]
A.有机农业与无机农业相结合的生态农业
B.发达国家大量投资发展的能量密集型农业
C.我国南方稻田养鱼、养蛙的农田生态结构
D.山区利用立体气候发展农林牧副立体农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8分)下面是“升伟智宪”地理工作室的几位老师到曾家村小流域考察搜集到的研究案例,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课题研究。
材料一:曾家村小流域境内总人口887人,面积11.3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9.2平方公里,林地覆盖面积2.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5公顷,其中基本农田76公顷,坡耕地129公顷,人均产粮448公斤,人均纯收入860元/年。
土壤侵蚀强度
| 1955年
| 5200吨/年·平方公里
|
2010年
| 8500吨/年·平方公里
|
人均耕地
| 1970年
| 3.8亩
|
2010年
| 2.3亩
|
耕作方式变化
| 1955~1980
| 歇地→小麦→豆科类→马铃薯或杂粮→歇地
|
1981~2010
| 小麦→小麦→小麦→马铃薯→马铃薯
|
?
材料二:曾家村小流域简图

(1)甲、乙、丙、丁四地段中,灌溉条件最好的地段是________,
土壤侵蚀速度最快的地段是_______________。(2分)
(2)简述曾家村小流域人地关系存在的问题。(3分)
(3)根据上述信息,请你为曾家村小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3分)
参考答案:
(1)丁地; 乙地(2分)
(2)水土流失严重;人口增长快,人均耕地少;耕作不合理,农业结构单一,土地利用不合理。(3分)
(3)退耕还林草,治理水土流失;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提高土地生产力;调整农业结构;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3分)
本题解析:
(1)根据材料二分析,丁地地势平缓,位于河流下游平原,因此灌溉条件最好。乙地位于陡坡,土壤侵蚀速度最快。
(2)从材料一来看,土壤侵蚀强度增大,说明水土流失严重;人均耕地减少,说明人口增长快,人均耕地少;看耕作方式变化,1955~1980还有歇地,到1981~2010是连续耕种,而且主要是种植业,所以耕作不合理,农业结构单一,土地利用不合理。
(3)综合材料分析,人类活动方式不当,是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有陡坡开荒、人口增长过快、生产技术落后、农业结构不合理,所以从这些方面来调整人类活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图15为“循环经济模式图”。回答第25题。

下列行为,能较好体现“循环经济”的是
①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监管?②消费者选用具有环保标识的产品?
③生产企业减少商品的过度包装?④城市垃圾用于焚烧发电、集中填埋?
⑤北京留民营村的生产模式?
A.①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循环经济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循环经济在工业中的表现形式是清洁生产。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克服了传统工业生产只重视末端治理的弊端。能带来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循环经济在农业中主要表现为生态农业。生态农业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它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形成经济上和生态上的良性发展。例如,北京留民营村是“中国生态农业第一村”所采取主要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开展综合循环利用;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城市垃圾用于焚烧发电、集中填埋会对大气环境和土壤等造成污染,不属于循环经济。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农垦糖业循环经济模式图。据此回答小题。

小题1:该地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 )。
A.黑龙江
B.新疆
C.山东
D.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