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工程的实施体现了区域特征的(? )
A.整体性
B.阶段性
C.开放性
D.综合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反映了区域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反映了区域的开放性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学生只要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图16是“我国东部沿海某地区城市分布图”,图17是“该地区1976年~2008年产业结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5分)

(1)该地区以 地形为主。
(2)该地区城市空间分布特点是 。
(3)简述甲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有利条件。
(4)乙城市计划在P点建一港口,请简要评价该地的建港条件。
(5)近20年来,该地区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具体表现为?
参考答案:(1)平原1’
(2)沿河、沿海、沿公路、沿铁路分布(或沿交通线分布) 2’
(3)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用水方便;位于干支流交汇处,有铁路经过,交通便利 4’
(4)有利条件:位于河口位置,可河海联运;地形平坦;有经济发达的腹地;有城市为依托。 3’
不利条件:位于河口,泥沙淤积严重;夏季风浪大,避风条件差 2’
(5)第一产业比重大幅度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变化不明显,一直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比重大幅度上升 3’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综合分析。
(1)本区等高线数值都低于200M。
(2)读图总结城市位置的共同特征。
(3)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从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河流和社会经济条件:自然资源、交通、科技、政治等因素分析。
(4)港口建设的主要区位条件:自然条件:水域和陆域;社会经济条件:城市的依托和经济腹地。
(5)产业结构变化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西气东输”是将我国西部?盆地的天然气,通过?运输的方式,运往东部的?市等地。
(2)“西气东输”工程的区位选择,决定因素是?因素,该工程面临的自然障碍主要有?等。
(3)我国西部物资东运,主要依靠?铁路,天然气输往东部不走铁路而是通过“西气东输”工程来完成,其主要原因是?。实施这一工程的意义:?。
(4)比较该工程起点轮南和终点上海的商业网点在密度、效益和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差异。
?
?。
(5)简要分析上海市成为全国最大商业中心的原因。
?
?。
参考答案:(1)塔里木?管道?上海?(2)社会经济?大江大河和高山峻岭 (3)陇海—兰新?管道能昼夜不停地运输,连续性强,运量极大,成本低,损耗小?把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又为缺少能源的东部地区提供能源,进一步带动我国东西部共同发展。(4)轮南的商业网点密度小、效益差、多采用流动服务的灵活组织方式,如货郎担、大篷车等。上海的商业网点的密度大,效益好,多采用商业街、商业小区等固定形式,并出现了网上购物等新形式 (5)上海拥有强大的商品生产能力和商品经济发达的广阔腹地
本题解析:解答时首先需要掌握好管道运输的特点,明确“西气东输”建设的条件及对东、西部和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再从自然与社会因素等方面分析东西部的经济特点。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读下图“我国沿30°N几种地理参数随经度的变化趋势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我国沿30°N几种地理参数随经度的变化趋势示意图
小题1:图中三条曲线代表的地理事物分别是(?)
A.①地势 ②7月均温③年太阳辐射量
B.①7月均温 ②地势 ③年太阳辐射量
C.①年太阳辐射量②地势③7月均温
D.①7月均温 ②年太阳辐射量③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