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试卷《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四) 
            
            
            
 ①土地荒漠化②水土流失③土壤次生盐渍化④湿地遭破坏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④⑤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图,回答问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定位。
小题1:结合该地区的经纬度位置判断为淮河流域。故适宜种植棉花
小题2:阴影区域位于淮河以北,故为温带季风气候。
小题3:阴影部分表示华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条件:水资源不足;旱涝、盐碱、
风沙。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我国小麦分布区,回答题。
小题1:①、②、③地小麦品种不一样,主要原因是
A.地域的生产习惯差异
B.国家政策的差异
C.地形的差异
D.气候条件的差异
小题2:③、④两地纬度相当,但小麦品种却不一样,其主要原因是
A.距海远近不一样导致降水量不一样
B.天气状况差异导致光热条件不一样
C.海拔高度差异导致温度条件不一样
D.主导产业差异导致生产方式不一样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①东北地区由于纬度高,冬季十分寒冷,小麦品种为春小麦;②华北地区热量条件与③南方地区不一样,使得冬小麦品种也不一样。
小题2:青藏地区具有高寒的自然地理特点,由于地势高,终年气温较低,冬小麦无法生长,所以这里的粮食作物以青稞、春小麦为主。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我国的区域气候条件的差异和原因,进而分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即可判断。注意读图从纬度位置和地势差异等因素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如图为商品谷物农业区位条件示意图。读图,回答小题。
小题1:图中a、b、c、d与下列区位条件对应正确的是(  )
①农业科技先进 ②人均耕地面积大 ③机械化水平高 ④市场广阔
A.a—①、b—②、c—③、d—④
B.a—②、b—①、c—④、d—③
C.a—①、b—③、c—④、d—②
D.a—②、b—④、c—③、d—①
小题2: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
A.水热条件优越
B.人均耕地面积大
C.市场广阔 
D.农业科技先进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利用科技可以提高作物单产;市场广阔有利于提高商品率;人均耕地面积大,有利于提高机械化水平,从而提高生产率。
小题2:东北地区纬度高,热量不足,但人均耕地面积大,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安第斯山区,是全球第三大粮食作物。马铃薯性喜冷凉,耐旱耐瘠薄。马铃薯在我国是五大主食之一,我国年均出口53.2万吨,主要向东南亚国家、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周边地区出口种薯和商品薯。
材料二:我国马铃薯优势区域分布图
(1)从地形和气候角度,概括我国马铃薯种植区的分布特点。(2分)
(2)简述我国发展马铃薯产业的优势条件。(3分)
(3)乙区域政府,帮助农民引进优质马铃薯品种,培训种植技术,建设薯片和淀粉加工厂,利用马铃薯叶秆发展养猪业并获得肥料,确立保障价格收购,减少市场波动影响。简述上述措施对乙地区域发展的影响。(5分)
参考答案:
(1)海拔较高的高原、低山;降水少、水资源缺乏的地区(2分)
(2)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马铃薯耐旱耐瘠薄 ,地区适应性强;我国气候类型多样,马铃薯性喜冷凉,适宜种植的区域较广;靠近日、韩等国家,市场潜力大;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 (3分)
(3)实现农业的多种经营;提升农业技术水平,提高马铃薯产量和质量;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土壤肥力,保护了环境。(5分)
本题解析:
(1)本题考查考生看图概括归纳的能力,要从整体着手,纵观我国马铃薯种植区,从地形看主要分布在第二阶梯上,以山地为主;从气候上看,位于干湿地区的分界线附近,降水少、水资源缺乏。
(2)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符合马铃薯性喜冷凉,耐旱耐瘠薄的生活习性适合的区域很广泛。市场近,多属于周边的国家,需求大,市场的潜力大。马铃薯在我国的种植历史长,又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3)紧密的结合材料,逐字逐句分析,联系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引进优质马铃薯品种,培训种植技术,是在技术方面做改进。建设薯片和淀粉加工厂,可以促进产品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同时还可以增加就业。利用马铃薯叶秆发展养猪业并获得肥料,是变废为宝,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技巧《中国地理》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