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六)
A.秋季和春季 B.冬季和春季 C.秋季和冬季 D.初冬和秋末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寒潮,是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这种冷空气南侵达到一定标准的就称为寒潮。
小题2:我国农业受寒潮影响的主要是北方地区,北方地区冬季农作物已经收获,不受寒潮影响。危害较大的是秋末天气转冷时和初春天气还未转暖的时期。
小题3:寒潮是一种大型天气过程,会造成沿途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和大风,并引起扬沙和沙暴。华北春秋季大气干燥,所以,寒潮一般不会引起降水。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寒潮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其在我国的表现是北方的冷空气大规模向南侵袭。寒潮会带来大范围急剧降温和偏北大风的天气。我国气象部门规定:冷空气侵入造成的降温,24小时内超过10 ℃,而且最低气温在5 ℃以下,则称此冷空气过程为一次寒潮过程。
(1)寒潮在秋季对我国农作物的危害较严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寒潮对我国不同区域影响的差异较大,试述我国北方和南方受寒潮影响表现的主要差异。(6分)
参考答案:
(1)秋季主要为收获季节,农作物受冻害会减产
(2)北方表现为大风、降温、霜冻和暴风雪等;南方表现为降温、冻害和冻雨等。
本题解析:
(1)秋季正是农作物的成熟和收获季节,寒潮会使农作物受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的成熟和收割,导致粮食减产。
(2)因距冷空气的源地远近不同,所以南北方受寒潮的影响程度不同,其表现也有差异,北方表现为大风、降温、霜冻和暴风雪等;南方表现为降温、冻害和冻雨等。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当今世界,由于自然和人文原因自然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的强度不断增高,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08年5月12号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震中位于汶川映秀镇,震源位于地面以下14Km处,东亚及东南亚地区有明显的震感。与汶川相距1 00余公里北川县城位于群山环绕的湔江河谷,地震中两侧山体滑坡,北川县城毁于一旦。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图示北川县城在地震灾害中破坏?严重的原因?(10分)
(2)从地质灾害的关联性分析图示南部多滑坡、泥石流的原因,并简述防灾减灾措施。(10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生物入侵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广泛注意和重视。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生物达几百种之多,正给我国造成各种危害。据此回答下题。
黄浦江上游大量出现的一种外来飘浮植物水葫芦,这种外来漂浮植物繁殖能力强,蔓延迅速,其主要危害是?
①影响通航?
②威胁堤坝安全?
③产生大量有毒物质
④危及生物多样性
[?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随着山区经济发展,对泥石流减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表,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根据表中参数推测,发生泥石流可能性较大的沟谷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为了更及时、准确发出泥石流预警,该地区还应密切关注?
A.气温高低
B.风力强弱
C.光照强度
D.降水量大小
小题3:一旦发生泥石流,应先确定灾害位置,并尽快获取受灾地区图像,以便及时评估受灾情况。这一过程依次用到的现代技术是?
①RS?②GPS?③GIS?
A.②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②
D.③②①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A
本题解析:
小题1:泥石流发生须具备3个条件:流域内有大量易于搬运的破碎固体物质;数量大并能在较短时间内汇聚的水;有坡度较大的沟谷。在表格中可以比较数据得出③地最有可能发生泥石流。
小题1:能准确预报泥石流,还需要有在较短时间内汇聚的水,因此选择D降水量大小。
小题1:发生泥石流先确定灾害位置应用GPS定位,再获取受灾图像,应用RS遥感获取遥感图像,最后用GIS来分析、评估得到结果,因此选择A。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工业生产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