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读中心为南极的示意图,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那么

A.甲地的地方时为15时
B.甲地的地方时为3时
C.乙地的地方时为9时
D.北京时间为7月7日8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图示中心为南极,则自转方向为顺时针,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则图示顺着自转方向从6日到7日的交界线为7日0时,另一条分界线为180°经线。故乙地的时间为7日3时;甲地的地方时为9时。根据180°经线的地方时为7日12时,计算北京时间为7日8时。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分界日期的两条日界线应为0时所在的经线和180°经线。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0分)

(1)(作图)在图中用阴影表示出黑夜。此图表示以?(南或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
(2)此图表示的日期是?月______日前后的阳光照射图。E点此时是?点钟。D点此时_______点钟。B点此时为?点钟。北京时间为?点钟。
(3)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______现象。
(4)此时以?和________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两天。
参考答案:
小题1:略?南
小题2:12? 22? 12? 18? 15? 23
小题3:极夜
小题4:135°?E? 180
本题解析:
小题1:晨昏线为昼夜半球的分界线,背对阳光一侧为夜半球。图示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故判断为南半球。
小题2:图示南极圈内出现极昼,故判断为北半球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图示E点位于昼半球的平分线,故地方时为12时。图示D点为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故时间为18时。利用自转方向和E点的时间,B点位于E点以东45°,故判断B点时间为15时。结合B点的经度为0°,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还是,较0°经线的地方时早8个小时,故北京时间为23时。
小题3:此时为北半球冬至日,故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夜。
小题4:分界两个日期的经线为180°经线和0时,可利用0°经线为15时,计算0时所在经线的经度为135°E。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抓住图示的 自转方向、晨昏线分布特征等基本信息,判断节气、12点的经线、极昼极夜分布等内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图中的中心点为极点,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且晨昏线与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恰好吻合。读图回答1-2两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若地球公转速度处于一年中逐渐加快的阶段,则此时北京时间为
A.0°70°E
B.23°26′N 20°W
C.0°110°W
D.23°26′S 100°E
E.3月21日15时20分
F.3月21日8时40分
G.9月23日15时20分
H.9月23日8时40分
参考答案:1. A
2. C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晨昏线的综合分析。第9题,晨昏线与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恰好吻合,判断此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表示春秋分(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0°);两条经线表示160°E和20°W,结合180°经线的位置,判断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则20°W为晨线(6时),故计算正午12时所在的经线为70°E。
2.第10题,若地球公转速度处于一年中逐渐加快的阶段,则判断为秋分日(逐渐接近近日点)。结合70°E为12时(或20°W为6时),计算北京时间为15时20分。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右图示意某一年中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2—∠1=36°。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该地的纬度是
A.5°26′N
B.18°N
C.5°26′S
D.1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