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读某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地所在的区域是2.关于图中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3.目前,占该区域国内生产总值一半以上的产业是4.新时期,该区域面临的突出问题是
A.上海旧城区
B.天津塘沽区
C.浦东新区
D.深圳经济特区
E.有我国最大的工业中心
F.面对华南地区经济的迅速崛起,该区域受到空前挑战
G.A地的开放开发为整个区域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H.本区域有丰富的能源和水源,工业发达
I.第一产业
G.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第三产业之和
资源、人才、环境
资源、土地、环境
资源、资金、人才
能源、市场、劳动力
参考答案:1. C
2. D
3. B
4.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1.图示A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且位于黄浦江以东地区,故判断为浦东新区。
2.根据图示的长江和黄浦江的分布判断,该地区为长三角地区,该地区工业发达,但资源和能源不足,故D错误。
3.该区域的主导产业来源:91 考试网为工业。
4.由于该地区工业发达,故资源和能源不足,土地后备资源不足和环境污染严重成为了长三角地区主要的限制性因素。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城市的发展,得益于便捷的交通条件的是
A.株洲
B.鞍山
C.攀枝花
D.大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区位因素。株洲位于京广线、浙赣线和湘黔线的交汇处,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鞍山、攀枝花和大同均为我国主要的矿业城市。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以下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符合河水运起点、两河交汇处,河口顺序的是
A.上海—赣州—武汉
B.赣州—重庆—广州
C.宜宾—重庆—天津
D.天津—广州—重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卷分析:上海、广州、天津位于河流入海口;赣州位于河流水运的起点;武汉、宜宾、重庆位于河流交汇处。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区位特征。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能掌握主要城市的区位特征,可结合地图分析,本题还可结合河流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作用分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2010年.上海市近郊区与远郊区人口密度分钊为每乎方千米 4684人和1388人,比2000年分别增长80.2%和61.4%。郊区人口密度增幅远高于城区,制造业产值比重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完成下列问題,
1.1978年到2009年,上海市郊区和城区制造业产值比重的变化以及近十年人口空间集聚的变化可以显示2.近十年来.上海市郊区和城区人口密度的变化反映
A.城区工业用地大多转变为商业用地
B.城区居住用地大多转变为商业用地
C.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工业用地
D.郊区农业用地大多转变为商业用地
E.城区人口集聚效应急剧下降
F.城区人口集聚效应比郊区弱
G.远郊人口集聚效应比近郊强
H.近郊人口集聚效应比远郊强
参考答案:1. C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1978到2009年,上海市郊区和城区制造业产值不断上升,城区制造业产值比重下降,郊区人口密度增幅远高于城区,表明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工业用地,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居住用地,因此C正确。
2. 由题干和制造业产业比重图,我们可以知道此题是考查近十年来上海郊区城市化的现象,需注意的是题干中“郊区人口密度增幅远高于城区”只是指增幅,而不是人口密度,上海现阶段的发展水平,城区人口密度>近郊人口密度>远郊人口密度,故答案只能是D。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特点和城市人口变化。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城市化的意义有
A.使城市乡差别逐渐扩大
B.有利于改善产业结构
C.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
D.有利于世界和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城市化使城乡差别减小;不合理的城市化,往往使环境质量下降;城市化与世界和平无关;但是城市化有利于改善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故选B。
考点:城市化
点评:本题考查城市化的意义,试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理解城市化所产生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