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试卷《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以太阳为参照点.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24小时(一个太阳日),即昼夜交替的周期。选D。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我国空间科学家设想在2012年开始实施的 “夸父计划”,由三颗卫星组成,其中A星设置在距地球150万千米的日地连线上,用来全天候监测太阳活动的发生及其伴生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夸父计划”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太阳活动对地球近地空间环境产生的变化,应当选择太阳活动的活跃期。
小题2:黑子出现在光球层,耀斑出现在色球层,日冕层是太阳大气的一层,日珥发生在日冕层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关于图中四地的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角速度:乙>丙>甲>丁
B.线速度:甲>乙>丙>丁
C.角速度:乙>丙>丁>甲
D.线速度:丁>丙>乙>甲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地球自转角速度规律:除南北两极外,自转角速度处处相等;自转线速度规律: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故四地的角速度相同,而线速度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故图示四点角速度都相等,而线速度从低纬向高纬排序即可,B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变化规律。
点评:本题难度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规律。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这一天:是____月____日前后;是北半球的 节气; 太阳直射点在 纬度。
(2)A、B、C、D、E、F六点中: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有 点;昼夜等长的有 点,
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有 点。
(3)A点该日的昼长是 小时, B点该日的夜长是 小时。
(4)图中 点有阳光直射现象,其中 点有两次阳光直射现象。
参考答案:
(10分)
(1)6月22日 夏至日 北回归线
(2)AE BD CF
(3)24小时 12小时
(4)BDEF BD
本题解析:
(1)仔细读图,在图中找出南北极点、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找出太阳光线。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一半,分为昼夜半球,连接图中A、B、C三点即为昼夜半球的分界线,由图可知北极圈以内有极昼现象,所以这一天是6月22日,该节气应当是夏至,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2)根据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夏至日时,北半球各地的昼长达到一年中最长,夜长达到一年中最短,而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南半球则相反;赤道上终年昼夜等分。结合图中A、B、C、D、E、F六点的纬度位置,所以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位于北半球的A、E点;昼夜等长的是位于赤道上的B、D点,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是南半球的C、F点。
(3)由图可知A点位于北极圈上,而且整日都在阳光的照射下,属于极昼现象,所以该日的昼长是24小时;B点位于赤道上,根据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赤道上终年昼夜等分,所以该日的夜长是12小时。
(4)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始终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所以有太阳直射现象的地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而且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只有一次直射现象,南北回归线之间有两次直射现象。结合读图可知,图中BDEF点有直射现象,其中BD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有两次直射现象。
考点:本题考查光照图的综合判读、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大气的热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