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区域地理》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四)
(3)说明该区域商品棉生产的限制性因素。(4分) (4)分析该区域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对区域环境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1)B(4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1)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地区为我国的塔里木盆地,属于南疆,为暖温带。(2)由于该地区为内陆盆地,盆地内部气候干旱,沙漠广布,而盆地的边缘有较丰富的冰川融水,并形成山麓冲积扇,故水资源较丰富,故盆地边缘形成灌溉农业区。影响棉花生长的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注意与当地的实际相结合。(3)由于该地区位于干旱地区,故水资源不足成为限制农业发展的主要条件,其次由于当地地广人稀个,故劳动力不足也不利于农业生产。(4)过度扩大棉花种植由于会大量消耗水资源,故可能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减少,甚至断流,而加重土地荒漠化,且由于灌溉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不合理灌溉而导致土壤盐碱化。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将西部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途径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我国西部地区的主要资源优势是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优势,故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利于促进西部地区资源的开发,利于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而我国的有色金属主要分布于南方地区,海盐产地主要位于我国沿海地区,都不符合西部的资源优势。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读图3,回答7-8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读世界两个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A、B)和两城市气候统计图(图C),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分别说明①②两城市冬半年降水比夏半年丰富的原因。(6分)
(2)比较图A、B所示区域河流开发利用主要区别。(2分)
(3)判断图B甲、乙、丙中哪一地区小麦种植业比较发达,并分析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①城市:冬半年盛行西北季风,西北季风经过日本海,增温增湿;(2分)且受地形抬升作用,水汽凝结,降水丰富。(2分)②城市:冬半年西风强盛,带入充足水汽,降水丰沛。(2分)
(2)图A河流以水能开发为主。(1分)图B河流以航运开发为主。(1分)
(3)乙地区(2分) 地形平坦(以平原为主),土壤肥沃,光热条件相对较好;(城市人口集中)市场需求大。(4分)
本题解析:
(1)①城市:位于日本本州岛的西部,在东亚季风区内,冬季时,西北季风经过日本海海面,将水汽带到岛屿的西岸,受山地地形抬升,迎风坡形成丰富降水;②城市:在盛行西风带内,冬季时,南北温差大,盛行西风加强,在西部山地迎风坡形成降水。
(2)左图等高线密集,地形崎岖,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河流以水能开发为主;右图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河流流速平缓,该地经济发达,对航运的需求量大,河流以内河航运为主。
(3)就地形上看,乙处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大且利于耕作;就气候上看,甲丙阴雨天气多,热量不足,乙处热量较多;就市场方面看,乙处在国土东南部大伦敦附近,市场需求大。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下面的甲、乙两幅图,回答(1)—(2)题:
小题1:以经济作物F1、F2为原料的工业是:
A.制糖工业、纺织工业
B.纺织工业、纺织工业
C.制糖工业、造纸工业
D.橡胶工业、饮料工业
小题2:两河口附近的平原,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相同的限制性因素有:
A.雨热不同期
B.风沙危害
C.常有洪涝发生
D.土地荒漠化严重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从经纬度和河流可以看出,甲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乙为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两个三角洲都位于亚热带,共同的经济作物是棉花,故正确答案为B。
小题2:两个三角洲夏季降水丰富,季节性强,发展农业的共同限制性因素是洪涝灾害。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技巧《世界地理》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