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1998年长江流域相继遭受特大洪水,长江干流先后出现8次洪峰,中游河段及洞庭湖、鄱阳湖水位多次超历史最高水位。在19条主要支流中,有一些水文站最大流量和最高水位均超过实测历史纪录。长江中下游超警戒水位时间大多为57~96天。

甲 1998年6~9月长江城陵矶水文站流量变化趋势

乙 1998年6~9月长江城陵矶水文站水位变化趋势
(1)读图甲、乙两图,比较6~9月城陵矶水文站流量的差异,并分析其与水位的变化有何关系。
(2)1998年城陵矶水文站流量虽小于最大流量,但洪水水位却超过了历史最高水位。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__________。(填序号)
观点①: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河床抬高。
观点②:围湖造田,湖泊蓄洪能力减小。
观点③:植被破坏,森林涵养水源能力减弱。
观点④:暴雨成灾,流量增大,水位抬高。
(3)根据上述的有关材料,从洪水水位和流量、洪水的持续时间等方面,概括1998年洞庭湖一带洪水的
基本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6月:流最增大;水位持续上涨;
7月:中旬流量明显减少;水位略有回落;
8~9月:流量减小;水位较高
(2)①②③
(3)①洪水发生早、来势猛;②洪峰次数多、水位高;③洪水持续时间长。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综合题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是世界上泥石流灾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泥石流分布图。
?
材料二? 2008年9月22~27日,四川省先后有12市38个县(市)遭受暴雨袭击,其中9个县(市)出现大暴雨;峨眉山市日最大降水量达159.8毫米;北川县连续5天出现暴雨。地震灾区泥石流频发,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部分地方道路中断,对灾区的恢复重建十分不利。
(1)据材料一说出我国泥石流的主要集中分布地区。(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北川县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
(3)为减轻川滇山地的泥石流对人类的危害,列举应采取的应对措施。(4分)
参考答案:
(1)西南地区(2分)
(2)降水持续时间长,强度大;地震导致岩石破碎,土层松动(4分)。
(3)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大型工程对山体的破坏;完善检测预警系统。(4分)
本题解析:
(1)根据分布图中的信息可以直接作答。
(2)泥石流的发生条件:岩石破碎、暴雨或山中河流发生洪水。北川县由于地震导致岩石破碎,加上连续多天的暴雨而形成泥石流。
(3)预防泥石流灾害可以从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暴雨对地表的冲刷、加固坡体,减少对山体的破坏、加强监测和预报,完善灾害预警系统等方面来工作。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下图,完成1~3题。

1、2001年3月17日,该河流在P处突然决堤泛滥,这可能是
[? ]
A、上游开河解冻,漂流的冰凌堵塞造成的
B、上游水库大量泄水造成的
C、河堤防洪标准过低导致的
D、上游突降大暴雨引起的
2、同样类型的水患,还容易发生在该河的
[? ]
A、P处以上河段
B、中游
C、下游
D、中下游
3、2001年该河流上游发生严重的干旱,但下游连续多年出现的断流现象并未发生。这主要是因为
[? ]
A、下游地区降水补给充足
B、跨流域高山流水紧急补给
C、上游地区大力节水
D、加强了全流域水资源利用的综合调度管理
参考答案:1、A
2、C
3、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下图为北京市地形图。

材料二 2012年7月21日至22日早8点左右,图示地区遭遇61年来最大降雨,平均降水量达到170毫米;全市受灾人口190万人,损失近百亿元,造成78人遇难。
从地形角度分析北京市易遭受洪涝灾害的原因并写出这次暴雨可能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至少两种)。
参考答案:
原因: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有利于夏季风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丰富;上游地面坡度大,汇水速度快;下游为平原地形,地势平坦,排水不畅。
地质灾害:泥石流、崩塌、滑坡、地面塌陷。
本题解析:洪涝灾害的一般原因是来水多且集中,而排水不畅;结合图中地形与河流信息,即可回答。注意第二个问题是可能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与洪涝有关的地质灾害就是滑坡、泥石流、崩塌等。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1年6月18日,“到武汉去看海”的帖子在网上流传,一场大雨让武汉变成了一片汪洋。左图为“武汉中心城区主要湖泊变化图”,右图为“城市发展漫画图”。

(1)依据材料分析武汉市形成一片汪洋的原因。(6分)
(2)说明为防范上述灾害应采取的措施。(4分)
参考答案:
(1)降雨强度大;(2分)湖泊面积缩小,蓄洪能力下降;(2分)城市地表硬化,雨水下渗量减少。(2分)
(2)工程措施:加强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或整治河道、改造地下管网、修建蓄水池、铺设透水路面、下凹式绿地等)(2分)
非工程措施:加强城市防洪减灾政策与法规建设(或加强监测及城市暴雨内涝风险评估、加强民众防灾减灾意识的培养、借鉴国外防治内涝经验等)(2分)
本题解析:
(1)降水强度大是很多地区发生洪灾的直接原因。从武汉中心城区主要湖泊面积变化图看到武汉中心城区的湖泊面积快速减少,湖泊面积减少,蓄纳洪水的能力降低,容易引起洪涝灾害;从武汉城市发展漫画图中看到城市化过程中武汉的建筑面积增加,硬化路面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减少,导致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少,河流汇水速度加快,容易引起洪涝灾害。因此本题武汉市形成一片汪洋的原因要从降水、湖泊面积的减少、城市化对水循环的影响等三个方面来分析。
(2)防范洪涝灾害的措施包括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工程措施就是通过水利工程建设增加城市排水能力和蓄纳洪水的能力;非工程措施就是通过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增加城市绿地覆盖率;建立统一的减灾防灾管理体制,将减灾防灾纳入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发展计划;建立统一的防洪抢险指挥管理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加强灾前水利建设投入和减灾科研投入等减少洪涝灾害的损失。回答时注意防范城市洪涝灾害的措施与一般河流洪涝灾害防范措施的差异。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