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下图是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数码表示的箭头含义分别是:①是晋煤外运,②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是_________________,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与③调出的能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②调出的资源主要来自____________盆地和陕甘宁地区。
(4)图中②③线目的地大量输入能源的共同原因是?。
(5)②工程的起点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其中 棉的品质好,闻名全国,请你用已学过的知识,说明本区发展商品棉的区位因素和限制因素。
参考答案:
(1)②是西气东输;③西电东送;④是南水北调。
(2)煤炭;水能。
(3)塔里木。
(4)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能源的消费量很大,但能源资源短缺。
(5)长绒棉;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水源充足;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利于棉花成熟。 水源。
本题解析:
(1)②线有西北新疆地区输往长三角地区,是西气东输,③从珠江上游输往珠三角地区,是西电东送的南线,④从长江流域输往华北地区,是南水北调。
(2)①为晋煤外运,调出的资源为煤炭,③为西电东送的南线,调出的能源是水能。
(3)②为西气东输,调出的资源主要来自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和陕甘宁地区。
(4)图中②③线目的地分别为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两地区均经济发达,人口稠密,能源的消费量很大,但都存在能源资源短缺的问题,需要大量输入能源。
(5)②工程的起点位于我国新疆,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其中长绒棉的品质好,闻名全国,本区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利于棉花成熟;同时水源充足,有利于棉花的生长。而水源问题是其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环境保护】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能源紧缺是许多国家发展中面临的共同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各国采取了不同的对策,大力发展核电是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主要选择。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造成严重核泄漏给世人以警醒,提醒世人放慢核电的发展步伐,寻求新的出路。
材料二? A城市1961-2010年气候资料统计表

材料三? 1980年—2010年世界风电装备技术发展趋势图

(1)根据材料二,判断A城市所在国适宜开发风能还是太阳能?并说明理由。(6分)
(2)结合材料一、三和所学的知识分析世界许多国家大力发展风电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1)风能(2分)A城市所在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盛行西风,风能资源丰富;(2分)全年多雨,降水日数多,日照时间短。(2分)
(2)可改善能源消费结构;风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风电装备技术水平的提高;核电一旦泄漏对地球环境影响深刻。(4分,答对其中两点即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2013年5月,我国又一条能源进口战略通道——中緬油气管道将全线贯通。读 “中缅油气管道示意图”(左图),回答有关问题。
(1)甲河源头的补给类型是________,说明该补给类型补给水量变化的特点。(8分)
(2)根据乙地区某日等温线分布示意图,描述图中等温线分布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10 分)。
(3)简述中缅油气管道建设对我国能源发展的意义,并列举管道建设对沿线地区可能造成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12分)(28分)
参考答案:
(1)冰雪融水?变化特点:①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②夏季补给多,冬季补给少;③白天补给多,夜晚补给少;④晴天补给多,阴天补给少。(6分,每小点2分,答对其中任意3点即可)
(2)特点:①气温较高区与气温较低区相间分布;②等温线大致呈南北走向(或等温线北段大致呈南北走向,南段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或等温线南北走向,大致平行分布);③等温线分布较密集。(6分,每小点2分)
原因:①山河相间,南北纵列;②地势起伏大。(4分,每小点2分)
(3)意义:①缩短原油输入我国的路径;②(绕开马六甲海峡,降低海上进口原油的风险,)保障我国能源运输安全;③利于实现石油运输渠道多元化;④缓解我国油气短缺局面,改善能源消费结构。(6分,每小点2分,答对其中任意3点即可)
可能造成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①诱发泥石流、滑坡和地面崩塌等地质灾害;②加剧荒(石)漠化现象;③原始森林遭破坏,水土流失加剧;④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受到破坏。(6分,每小点2分,答对其中任意3点即可)
本题解析:
(1)甲河为雅鲁藏布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源头为冰雪融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水量变化与气温密切相关,温度高补给量大,温度低补给量少。
(2)等温线分布的特点一般是从数值变化、等温线延伸方向和疏密情况进行描述,如从等温线数值上看,气温较高区与气温较低区相间分布;从等温线走向上看,等温线大致呈南北走向;从等温线疏密看,等温线分布较密集。等温线分布的原因是乙地位于横断山区,山河相间(气温较高区与气温较低区相间分布),南北纵列(等温线大致呈南北走向),地势起伏大(等温线分布较密集),解题时要注意结合区域特征进行分析。
(3)中缅油气管道建设对我国能源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缩短了运输路程、增加了运输渠道、减少了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缓解了能源紧张、增加了油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等。后一问可以分别从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两个方面例举,如自然灾害方面主要有诱发泥石流、滑坡和地面崩塌等地质灾害;环境问题方面有加剧荒漠化现象、水土流失加剧和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受到破坏等。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20分)
材料:20多年来,中国创造了堪称“奇迹’的经济增长,但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2003年,中国创造的CDP不足全球的4%.但巳成为世界资源增量需求的绝对主力。中国的资源消耗占全球总消耗的比重及其变化如下表所示。
?
| 1994年(%)
| 2002年(%)
| 2003年(%)
|
氧化铝
| 10
| 19.7
| 21.4
|
铁矿石
| 29.8
| 30.6
| 34.6
|
电解铝
| 7.6
| 16.3
| 18.8
|
钢?铁
| 14.6
| 22.4
| 26.7
|
铜
| 6.9
| 18.4
| 10.9
|
镍
| 3.9
| 8.2
| 10.1
|
锌
| 10.8
| 18.5
| 20.1
|
水?泥
| 30.6
| 41.8
| 48.3
|
原?油
| 4.9
| 7.0
| 7.6
|
乙?烯
| 3.4
| 5.7
| 6.2
|
(1)根据表中数据归纳说明中国何以成为世界资源增量需求的绝对主力。(4分)
(2)目前,我国一批主力矿山的资源日渐枯竭,2/3的国有骨干矿山进入中老年期。面对这种现状,请你为我国重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应对措施。(8分)
(3)资源型城市的矿产资源是“工业的粮食”,资源型城市犹如我国的“工业粮食主产区”,资源枯竭威胁着资源型城市的生存和发展。如图是我国华北地区某资源型城市示意图,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市所在的地区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请你就这一课题提出合理化建议。(8分)
参考答案:(1)(4分)1994年以来我国的资源消耗占全球总消耗的比重大,且持续上升
(2)(8分)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约资源,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加强国际合作,利用国外资源。(若其他答案合理,亦可得分,)
(3)(8分)优化能源基地工业结构,延长生产链;发展新兴产业(或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若其他答案合理,亦可得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能源问题和资料综合分析能力。(1)我国近十年的经济增长主要是建立在大量消耗资源、能源,大量排放废弃物的基础上,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从表中可以看出,1994~2003年,我国主要资源的消耗量占全球总消耗量的比重除原油、乙烯外,均大幅增长;充分证明我国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对世界资源消耗总量的影响。(2)为保证我国资源型工业持续发展,可以从“开源、节流”两个角度进行分析。(3)图中工业有钢铁、化工和电力,都是建立在煤炭资源基础上的,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可以从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角度入手分析, 还可以从当地工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考虑经济增长转型,增加产品附加值角度考虑。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2008年
1月底因受灾害影响,我国不少地方的煤炭和电力供应紧张。面对能源状况的严峻形势,山西的煤炭生产受到高度关注,原因是
①山西省是我国煤炭产量最多的省份
②我国的发电厂都是用煤作为燃料来发电
③
煤
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居第一位
④煤炭属于清洁能源,对环境污染小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