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大气受热过程》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四)
2017-11-10 20:09:2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
1、单选题 下图为“美国某城市某年8月某日22时等温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O、P两点的温差最大可超过2.下图中与上图中M、P、N一线上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合的是
 A.1℃ B.2℃ C.3℃ D.4℃ E.① F.② G.③ H.④
参考答案:1. D 2. C
本题解析:试题解析: 1.图中判断O气温在25℃—26℃之间,P气温在29℃—30℃之间,故温差在3℃—5℃之间,选D。 2.M、N两地气温比P地低,故在近地面M、N两地气压比P地高,而在上空M、N两地气压比P地低,根据热力环流等压面弯曲的原理(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答案为C。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如图,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温度较低;夜晚多云,云层有保温作用,温度不会太低。海洋升温降温的幅度比陆地慢,故昼夜温差最小的是D。 点评:本题选项极具迷惑性,易被误选。理解海陆热力差异——海水热容量大于陆地,海水升温慢降温也慢,陆地则相反,这是关键。心细,认真审题,是答对题目的前提。 【方法技巧】比较两地昼夜温差大小的思路 一看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二看大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三看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地面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下图“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青藏高原气温比同纬度四川盆地低的主要原因是? A.①和②较小 B.②和③较小 C.③和④较小 D.③和⑤较小
| 小题2:青藏高原小麦单产高、质量好与太阳辐射强和日较差大密切相关,与此有关的是 A.①小②大 B.①大③小 C.③小⑦大 D.④大⑥小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 小题1: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根据大气受热过程的示意图,⑦进入大气层前的太阳辐射;①进入大气层后的太阳辐射;②太阳削弱作用;⑤被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⑥进入宇宙的地面辐射;③大气逆辐射;④进入宇宙大气辐射。根据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地形差异,说明青藏高原地面辐射弱,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气温低。选D。 小题2: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光合作用强,质量高;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使得夜晚气温低,温差大。故依题意为①大③小。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某市区空气污染的空间分布形态和该市4月份气温垂直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根据“空气污染的空间分布形态图”,分析该城市该月的盛行风向主要为(?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
小题2:观察该市4月份气温垂直分布图,甲乙丙丁四图中大气污染最严重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3:若该地气温由甲图逐渐演变到丁图所示状态,则造成气温垂直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锋面气旋过境
B.冷锋过境
C.连续阴雨
D.台风影响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根据污染物的扩散方向判断,污染物吹向东北方向,该地盛行风是西南风,B对。A、C、D错。
小题2:在逆温情况下,大气污染更严重,读四幅图,正常情况是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度,达不到0.6度,或海拔升高气温也升高都为逆温现象,逆温越强,空气越稳定,污染越严重。图丙的逆温现象最严重,所以污染最重,C对。A、B、D错。
小题3:读图,根据图中曲线的变化,该地先是近地面出现逆温,然后范围升高,最后近地面逆温消除,逆温保留在中间空间。也就是说,下面有冷空气,然后冷空气影响的高度扩大,最后冷空气过去,所以是冷锋过境的天气,B对。A、C、D错。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夏天天空多云时,白天气温不会太高是因为(?)
A.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弱
B.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能力强
C.云层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比较差
D.云层对地面辐射吸收能力太差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夏天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主要是由于云层的反射作用强,故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气温不会太高。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解题的关键是能结合大气的热力作用判断天气实例,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