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自然灾害与防治》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三)
A.死亡人数与震级大小成正比 B.震源均位于上地幔的软流层中 C.三地所处地震带不相同 D.均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
3、单选题 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海地(西五区)遭遇200年来最强地震,伤亡惨重,回答下列各题:1.当海地发生地震时,位于其附近加勒比海的船只将会出现2.当海地发生地震时,北京时间为
A.只上下颠簸
B.只左右摇晃
C.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D.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E.2010年1月13日16时53分
F.2010年1月13日19时53分
G.2010年1月13日5时53分
H.2010年1月12日5时53分
4、单选题 2004年非洲塞内加尔蝗灾严重,农田大幅减产甚至绝产,完成下题。
蝗虫大量繁殖的自然因素是
A.农作物众多
B.害虫天敌少
C.气象条件有利
D.人类防害意识差
5、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 堰塞湖是指地震后引起的大规模山体滑坡,河水冲击泥土、山石而造成堆积,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形成的湖泊。地震灾区堰塞湖应急处理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降低和排除堰塞坝以内拦蓄的大量洪水,保证堰塞湖的稳定和安全,以免堰塞湖蓄水可能引发堆积体上游淹没或溃决,产生二次灾害。
(1)试分析堰塞湖对该区域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2分)
(2)在抗震救灾中将遥感技术(RS)广泛运用到对地震滑坡、堰塞湖的动态监测上,请说明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4分)
(3)针对堰塞湖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4分)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地球运动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