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二:
?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历来重视粮食生产。新中国建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农业,形成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的专业化集中生产格局。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突破了5亿吨。我国粮食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以世界7%的耕地,保证了世界20%以上人口的粮食需求。
(1)读图,指出从扬州通过水路运输粮食到长安依次经过______河、黄河、______河。
(2)运粮经过的黄河以孟津为界分东西两段,试分析这两河段的水运条件对粮食运输的影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我国东部地带经济发展水平高,经济发展速度快的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
A.主要位于东部季风区,农业发展条件优越
B.能源和矿产资源较丰富
C.科技教育发达,劳动力丰富?
D.改革开放首先从沿海起步,具有区位和政策优势
3、单选题 读我国东部地区气温随纬度变化曲线图,回答1~2题。

1.图中能正确反映我国东部7月、1月气温随纬度变化的曲线是
[?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分布特点的成因是
①太阳辐射差异②大气环流影响③距海远近不同④地形差异
[?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4、综合题 (10分)【地理—环境保护】
读黄淮海平原部分地区高、低产田分布图,回答问题。

(1)列举该地区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6分)
(2)甲地为高产田、乙地为低产田,试对比分析其成因。(4分)
5、单选题 张某承包了0.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图。当地1月平均气温3℃。完成1—2题。

1、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
[? ]
A.珠江三角洲
B.太湖平原
C.华北平原
D.松嫩平原
2、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市场需求
B.生产经验
C.自然条件
D.国家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