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高频试题预测(2018年最新版)(二)
2019-03-15 22:15:45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丹江口水库水域面积为840平方千米,蓄水总量达81亿立方米.库区座落在群山环绕之中,这里气候适宜,空气清新,日照量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就在这里,中线工程建成后,将以每秒500立方米的流量,把丹汉二江之水送往华中、华北地区.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经动工,中线渠首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不久,一条人间天河将把“渠首”景区和京津大地连接在一起.回答1-2题。
1.丹江口水库能够成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A.库区环境优美,水质好 B.水库上游的丹江、汉江流域降水量大,水库蓄水量大, C.可以大量调入长江干流中下游的水资源 D.地势较华北地区高,自此调水可以实现自流 2.中线工程的实施,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给区域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是( ) A.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秦岭山区的生物多样性 B.严重制约区域内的旅游业发展? C.增加库区空气湿度,改变局部气候 D. 淹没大量的文物古迹
参考答案:1.B? 2.D
本题解析:本组题主要考察南水北调的原因、目的、影响。对于中线来说,汉江注入,水量丰富。加高大坝主要对丹江口形成影响,而不是秦岭和三峡地区。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读我国两幅农业景观图,完成14~15题。
 小题1:以上两地所反映的农业景观差异很大,其分界线大致是下列中的 A.200mm等降水量线 B.1月份0℃等温线 C.太行山脉 D.大兴安岭
| 小题2:造成两地农业景观差异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土壤 D.市场
参考答案:小题1:D 小题1: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农业生产。 小题1:左图表示我国东北平原的机械化生产;右图表示内蒙古草原的畜牧业,两地以大兴安岭为界。 小题2:两地水分条件的差异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故受气候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阅读下列A、B两图及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A为青藏高原降水量分布图,图B为青藏高原地形剖面示意图。
 材料二: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4500米以上,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一般在-4℃以下,高原上多山地冰川,是多条大河的发源地,植被以高寒荒漠为主,局部地区有高寒草原。东南边缘海拔较低的河谷中四季温暖,降水较多。 (1)高原东南部适宜发展河谷农业,其有利条件是________。高原北部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是________,若过度发展可能带来的问题是________。 (2)高原北部可开发利用的主要能源是________。东南部水能资源丰富,其原因是________。 (3)我国在高原东部建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是指________、________和澜沧江,建立该保护区的目的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1)热量、水分条件好 ?畜牧业?生态破坏 (2)太阳能?原因: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落差大 (3)长江?黄河?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系统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青藏高原。 (1)青藏高原地区农业生产最大的不利条件是高寒。故河谷地带,地势较低,故热量较充足,适宜种植业发展。高原北部地势较高,气温较低,降水少,主要的植被为草原、荒漠,故适宜发展畜牧业。本区较干旱,若过度放牧则植被被破坏,容易导致荒漠化。 (2)高原北部地势高,故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故光照强,太阳能资源丰富。水能资源从河流流量大和落差大两方面分析。 (3)查地图可得。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功能:保护当地的动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左图为北非简图,右图为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26分)
  (1)简述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的差异。试从大气环流分析其降水差异的原因。(8分) (2)乙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4分) (3)分析该地区城镇与交通线分布的差异,并试述其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降水:甲地降水多,主要在冬半年;乙地全年降水少(2分)。气温:乙地全年高于甲地;乙地年较差大于甲地(2分) 甲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湿润的西风带影响(2分);乙地常年受副热带高压、信风控制(2分) (2)热量资源丰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2分);有灌溉水源(1分);河谷平原,地形平坦(1分) (3)差异:沿海多于内陆。(2分)原因:沿海地区地势较为平坦(2分);气候比较适宜(1分);便于利用海洋资源和发展海上运输(1分)
本题解析: (1)由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中信息可以判断,降水:甲地降水多,主要在冬半年;乙地全年降水少。气温:乙地全年高于甲地;乙地年较差大于甲地。甲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湿润的西风带影响;乙地常年受副热带高压、信风控制。 (2)乙地位于尼罗河河谷河谷平原,地形平坦;有灌溉水源;热量资源丰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由左图中信息可以判断,该地区城镇与交通线沿海多于内陆。原因:沿海地区地势较为平坦;气候比较适宜;便于利用海洋资源和发展海上运输。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北非简图和图中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为材料,考查了学生对北非气候、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该地区城镇与交通线分布差异及原因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作为首个获批复的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全国第一个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发展规划。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条件,正确的是 ? ①紧邻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通江达海,区位优势明显 ? ②水陆交通便利 ? ③土地价格低、劳动力资源丰富 ? ④工业门类齐全,产业基础好 ? ⑤国家政策优惠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⑤ 2、有关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 ] A、发达地区原主导产业的移出,肯定会削弱该地区的经济实力 B、产业转入地区可以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 C、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经济结构,但不会改变区域的地理景观 D、对迁入地而言,一定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参考答案:1、C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